「歇息後的復甦─自我、他人、社會連結再造的課程設計」

在體制外形構一條與青少年攜手前進的路徑。

目錄
    Add a header to begin generating the table of contents

    緣起─攜手前進

    也思自學團邁入第五年,課程規劃也隨著進入自學團的青少年而逐年調整,自學團身處在眾多的實驗教育團體之中,除了有別於體制內的學習路線,更是試圖在體制外的實踐路線中想要形構一條與青少年攜手前進的路徑。

    2024年也思自學團課程設計

    升學軌道與學科學習的關係
    經典閱讀與哲學思辨─林淑真老師
    授課想法─「一起和學生閱讀高中階段需要閱讀的讀本,進行各種屬於自己生命階段需要的思辨能力的發展。」
    英文共學─蔡雨庭老師
    授課想法─「希望可以讓自學生重新和英文建立關係。」
    身心修復與知情善待的關係
    找一個與自己作伴的故事─游賀凱老師
    授課想法─「讓自學生有能力知曉某些發生在自己身上不好的事情,不是自己的問題。」
    靈感日常提案─蔡雨庭老師
    授課想法─「生命低潮時會不自覺想要蜷縮、想要隱藏自己,可是生命始終有伸展的本能,只是需要有人陪伴支持,經驗感受的拓展。」
    時空脈絡與他人互動的關係
    關於他人與我─張牧杭老師
    授課想法─「讓他們跟人的關係可以更往前、更深入一點,不用停留在想像中與人相處很累、很消耗,而固定、緊繃的模樣。」
    個人經驗與社會連結的關係
    社區設計與專題製作─郭瑤萍老師
    服務學習的精神之中,不僅是完成行動,更是藉由服務的過程使得雙方有共融共享的互動,並經由服務學習的四個階段─「準備、服務、反思、慶賀」有所成長。
    青少年影像探索與職涯發展─李冠頤老師
    授課想法─「身體感官、生命經驗、生命場景三者之間的串連,嘗試從身體感官的五感發動,使用攝影的影像作為媒材,讓自學生慢下來留心生活中的細節,品味五種感官所接收到的滋味,讓感受能夠與個人的生命經驗有所連結,再進一步接續到當下的生命場景。」

    結語:有機的容器

    生命從來是多元與豐富的,有的學生善感或對異化敏感,之於他們的狀態與需求,需要有更大的開放性,如同承載自學生的容器不能是堅固壁壘,而需要有孔隙方得注入活水。希冀自學生在自學團這個有機的容器中,歇息、復甦與連結。

    筆者/講師介紹
    也思實驗教育輔導員 游賀凱

    曾讀過機械工程系、心理學研究所,做過一些輔導工作,漸漸認識每個年紀的生命都有各自的難處,而希望自己在難處面前,仍能找到不同的選項,像是相信疾風勁草之下,仍然生出繁花。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