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行共好 S3E17 【人生大怒神】 我可以你放心,用行動走出自己的路

雁行共好 S3E17 【人生大怒神】 我可以你放心,用行動走出自己的路

「人生大怒神」第17集 – 我可以你放心,用行動走出自己的路

在這一集《人生大怒神》節目中,我們迎來了一位擁有多重身分與豐富人生經驗的來賓——葉紹平。從中原大學的行政工作者,到職涯諮詢師,再到參與各式社會創新專案,他的故事不僅充滿職涯轉折,更交織著一段不平凡的身心障礙經歷。

紹平目前在中原大學任兼職,每月工時與全職幾乎無異,同時他也是一位職涯諮詢師,協助學生釐清方向。此外,他參與社會倡議行動,藉由夜間與假日推進副業。他認為,若能在穩定的經濟基礎上持續探索不同的自我角色,是職涯規劃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這些副業不僅是興趣使然,更是一種自我實現與社會參與的方式。

克服語言與肢體挑戰
紹平坦言自己是一位身心障礙者,語言與肢體皆有障礙。小時候「大舌頭」口齒不清,經語言治療後改善許多,僅剩說話音量不易控制。此外,他因早產導致神經發展不全,左手精細動作與步行速度受限,行走姿勢也明顯與人不同。他形容自己聲音像「喉嚨內建麥克風直接全開」,容易不自覺地放大聲音,他說這樣的聲音特性在日常交流中偶爾會引起誤會,但他也學會接受與調整。

從社工到職涯諮詢的熱忱
身為社工系畢業生,紹平認為助人工作不只是協助他人,更是一種幫助自己認識自我與突破限制的過程。在求職過程中,他深刻體會到社會對身障者的框架與偏見,例如認為他們只能考公務員、從事辦公室內勤等工作,這些既定印象激發他想要尋找更多元的可能性。

現在的他對職涯諮詢師有相當的熱誠,他說透過職涯諮詢師的專業訓練,學習了從興趣、能力與價值觀三個面向探索自我,再進一步分析市場上的職位、產業與機會是否與個人特質相符。他也分享這套職涯諮詢工具,包含牌卡的應用,職涯牌卡不僅幫助個案說出自己的故事,也讓他們正視自己擅長與不擅長的能力,甚至重新看見過去被忽略的優勢,對於自我認識與就業方向都大有助益。

行動力的掙扎與交通障礙的現實挑戰
社工工作常需外出,但因輪椅的機動性與續航力有限,實際行動範圍受到極大限制,交通成為一大挑戰。因此他想學開車,但卻遭家人強烈反對,即使報名駕訓班,也因母親與教練交涉而被退費。父母認為「我載你就好」,在父母眼中他學開車不僅危險,還需要改裝與投資一筆費用,若最終無法上路反而得不償失。這樣的保護心態雖出於關愛,卻也在無形中削弱了紹平對自立行動的信心與發展。

用行動證明打破限制
雖然駕訓中止,但紹平並未放棄,他退而求其次,選擇電動輪椅作為行動工具。他說:「大家都是先學腳踏車、摩托車再來汽車,那我就從0.5步開始,先上路。」一開始母親也是反對,但隨著紹平一次次地平安出門、順利返家,母親的態度逐漸轉變,從最初的阻止,到後來乾脆說:「天氣好你自己騎電動輪椅去吧」,鼓勵他自己出門,這是從一段不信任到信任的歷程,也是他用行動證明能力的轉折。

在恐懼中尋找行動的動力
「曾經因為媽媽的擔憂,我連獨自一人過馬路都是奢望。」紹平提到他的成長過程中,母親總是對他高度保護,但往往也成為限制他探索社會的阻力。他說,這是一場不斷拉扯的歷程,有時他也會因為反覆被勸阻而產生「算了,聽你的」的念頭,甚至動機會逐漸消退。但另一方面,內心深處那股對於突破與成就的渴望又會重新燃起,驅使他一次次翻山越嶺。在這樣的家庭氛圍裡,若他事前與母親討論某項計畫,常常收到的回應是擔憂與恐懼,而不是如何幫助他達成目標。這種「停在第一步」的溝通模式,讓他學習到,與其爭辯,那不如用行動來證明吧!

給父母與身障者的話
在節目的尾聲,紹平也分享經驗,希望給那些與身障孩子緊密連結、滿懷擔憂的家長們一些建議,他說當孩子願意主動嘗試,只需要家長在旁邊「陪伴」就好,不需要時時干預、控制,更不必期待完美的結果,關鍵在於那段共處與探索的歷程,陪著他們克服挑戰,即使未完成也能增進理解與親密。他也鼓勵身障者:「行動才是王道。」與其與父母爭吵,不如用行動來建立信任與證明自己的能力,這樣的思維,也正是他一路走來最堅定的信仰。

 

—–

▍主持人:宗仁&雅君
▍來賓:葉紹平
▍Podcast線上收聽:https://reurl.cc/EQZKdk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