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體驗教育遇上服務學習
#也思探索體驗老師 徐暘
過去並不太了解何謂服務學習,只曾在大學選修過這門核心通識課,當時老師帶著我們去準備和策劃一次在社福機構的單天營隊服務,為了這一天的課程我們準備了許久,也做了很多分組討論,但對於服務學習,仍說不上了解了什麼。
自從認識了也思參與服務-學習的種籽培訓後,才逐漸了解到原來服務-學習是一種服務與學習並重的教學法,不同於志願服務是以服務為主,服務-學習更重視前置的準備與學習。讓我想起了當年在教育心理學的課堂上,師範學院的院長嚴肅的告訴我們:「如果你沒有好好備課,是不可以去試教的!因為教學是一個需要認真看待並準備充足的事情。」同樣的,在也思,我看到了相同的態度,儘管服務的時數可能並不多,但是帶領人仍須用心引領學生做好功課才會執行,避免造成服務汙染,這樣認真的態度,我認為是一個極重要的身教。
在臺灣服務學習學會策畫出版的《服務-學習的本質》一書中,我好好的爬梳著服務學習的發展由來,進一步了解服務學習中重要的概念與精神,以及在各種學科領域上的應用。這樣的認識對我來說可謂相見恨晚,我從大學時接觸登山及各種戶外活動後,這些年來都在從事「體驗教育」和「冒險教育」的工作,引導與反思是我在工作中相當看重和堅持的部分,因為這是經驗深化並產生學習效應的關鍵,其中時間長短更是區分休閒活動和教育課程最大的差異。
在了解服務-學習的脈絡後,終於知道到「服務-學習」中間的『-』原來就是代表著「反思」,也是為何服務學習也被列為「經驗學習」的教學法之一,因為服務的具體經驗就是需要經過反思來產生學習價值,而我也從各個服務學習的教學案例中解答了自己從事體驗教育中的三個疑問:體驗教育究竟能不能運用在學科、如何將反思後的抽象概念延伸應用在現實生活、以及參與體驗學習的學生除了自我成長之外,又要如何與社會產生連結。
對我來說服務-學習是我在體驗教育的路上一直在尋找的一塊拼圖,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將學習成果帶回自身,改變原本生活,但關於體驗教育後的後續與未來著墨不多,總是停在抽象的想法,而服務-學習正好補足了冒險教育較為缺乏的這個部分!因為透過服務的過程中可以具體地看到自己的準備與想像是否符合社會現狀,後面的反思也能具體的討論未來是否採取什麼行動改善問題。
當服務學習跟體驗教育的結合,讓我看到了知識和歷程良好的連結方式,也看到了個人成長與社會正義能一同前進的機會,如何讓學校的知識不再與社會脫節,在反思與服務的結合下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面臨108課綱的教育大動盪下,期待台灣學生能有多元學習機會醞釀有量能的公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