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藝文展策展人回饋

關於「融」藝文展的心路歷程與反思

文/也思秘書長 Anita

第二屆藝文展圓滿落幕,策展過程的辛苦是必然,然而看見團隊從錯中學習,這一次相比上一次又更加進步,就欣慰學習經驗的累積真是成就下一次呈現的最佳途徑!

而每一次的呈現,都是個人與個人、團體與團體間不斷對話所促成,雙向而友善的對話溝通,平等且互惠的夥伴關係,讓彼此搭起流暢安全的橋樑。

在一場融藝文展的講座中,小正(化名)和媽媽勇敢拿起麥克風分享學習經歷,小正是一名學習力和成績表現都不差的學生,但是他不喜歡去學校,上學對小正而言是很痛苦的事,相對的,為了一張學歷證明而強迫孩子,媽媽也感到非常痛苦,但她找不到適合的教學法來幫助孩子,身為群體中的少數非常無力…

聽到這個案例時,我們為小正和媽媽的尋「學」之路感到難過,然而,他們參加了融藝文展,透過講座聽到資深專業的社工師如何幫助家長和拒學生,也能認識也思行之有年的服務學習課程,多了一種學習的管道。在這社會中,還有多少拒/遽/懼學生和急切的家長需要被看見、接納和扶助?或許這樣的個案就在你我生活周遭,因此也思持續倡議,希望社會退縮的議題被點亮、被看見,創造一個友善、「融」納的對話空間。

我相信這場藝文展的呈現,不僅僅是一次藝術展示,更是一場具有社會意義的公共對話,透過「融」的展覽平台,抽象的社會議題得以具象化,退縮者的生命歷程得以觸及社會,不論是社會大眾走近認識退縮者,亦或是人群之中的退縮者找到共鳴與出口而有力量站出來,「融」的正面影響力在展間不斷發揮,回歸到也思策展的初衷:讓每個個體與團體學習跨界理解、培養尊重、包容、接納的公民素養,為社會退縮者建立友善、共融的永續社會。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