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少和家庭同行〉第四十一章—迎向未知才能創造驚喜
「我有一種毛病,希望有人陪、害怕被冷落;但如果在團體中有人一直靠近我,我又會變得冷漠,有時我都不懂我自己。」 「通常在變得冷漠前,你一定有經驗一些事,能想想嗎? […]
「我有一種毛病,希望有人陪、害怕被冷落;但如果在團體中有人一直靠近我,我又會變得冷漠,有時我都不懂我自己。」 「通常在變得冷漠前,你一定有經驗一些事,能想想嗎? […]
「老師,我最近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跟一個人處理事情的方針有很大的關係。那就是『一個人說他做的一切都是出於好意,但是卻導致了災難與慘劇。如果說他真的是出於好意
「我的孩子自我要求很高,又是高敏感型的人格特質,遇到一點小事情緒反應就很大,從國小開始就很常鬧脾氣、請假,勉強他上學就要上演全武行。國中開始長期請假,現在高一,
青少年打算放掉日文的學習,我請他先閱讀昨天的粉專貼文,也寫一點回饋給我。 十分鐘後,他傳來文字: 「我們或許都有做不好的地方,面對我們不好的地方有時會感覺害怕;
早上青少女傳來訊息:我今天很不舒服,我知道是因為下午的英會課;我還是會出門,我可以在課前先聊聊嗎? 「你知道自己害怕英文,還是來上課了,這讓我很佩服,也很感動。
開學滿一個月了,今年新生的穩定度比起前兩年更高了一點。 除了我們有了在實驗教育兩年的實務經驗,也因為團體有了完整的樣子,團體產生整體的動能與凝聚力。 我跟工作者
過節、慶生對我來說一直不太重要,尤其是離開學校之後,教師節的氛圍就更淡了。 近幾年大家的祝福更是拜科技、網絡之便,只要拿著手機滑一下,就能表達祝福、感激。 前天
今年的高一青少年幾乎都擁有極佳的文字能力,有一兩位常常寫短文或心情語錄給我。 女孩傳訊息給我總是字字精準到位,寫文章時一定要花上比他人多雙倍時間,總是在要開口說
前幾天聽了一場線上講座,一位頗有名氣的教育心理工作者在講座中說了一段話: 「父母要知道,人生有兩條路。一條是好的路,一條是對的路,我們要教會我們的小孩選擇對的路
一位常常在各種關係中受傷的青少年眼角泛淚說著自己被傷害的經驗、說著自己不能再相信人,也說著自己現在對社交的恐懼和退卻。 我反覆聽著他的訴說,聽到他在各種關係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