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少和家庭同行〉第二十章—混亂是痊癒的開端
有位青少年跟我說:「我不知道為什麼人要長大?長大就要做選擇。爸媽要我想清楚高中畢業是要去工作,還是要繼續升學。去工作有種被迫成長的感受;升大學又讓我覺得只是我不 […]
有位青少年跟我說:「我不知道為什麼人要長大?長大就要做選擇。爸媽要我想清楚高中畢業是要去工作,還是要繼續升學。去工作有種被迫成長的感受;升大學又讓我覺得只是我不 […]
自學團工作從籌備到開展,將近四年。 一千多個日子,我把身心都貼近青少年與青少年的家庭。 我曾在一篇文中寫道: 我在教育的路上轉了彎,從學校場域走向實驗教育。原本
甦醒 二專畢業,我真去工作了。六月初舉行畢業典禮,我的工作在五月底就有著落——職稱是業務助理。二十歲,人生的第一份正職工作。認真回想,除了雜項事務,我的主要工作
潛伏中離生 教職生涯二十年,我一直是掛心學生的。2016年於我,卻是最值得記錄的一年。因為一群出現在我的教職生涯中的「中離生」,我展開自我生命歷程的反思——原來
去年家庭工作坊分享給所有媽媽們的影片,再看一次,心依然被那條臍帶緊緊揪著。 對於教育孩子,賽斯說: 「你不能做得更少,你也不能做得更多。」 多麼需要仔細地、緩慢
這些,都是青少們透過探索、迷惘、困惑、危機處理、應變而逐漸找到自我認同的必經歷程。 青少年多變的情緒與樣貌,常讓爸媽感到不解與困惑,也常與身旁的人產生衝突與磨擦
母親們同是血肉之軀啊!她們會累、 會疲乏、會不知所措。 於是,接連三天,三位母親細細說著自己的苦… 這兩週,雨下不停。有幾個青少年的出席狀況時好時壞
「這本書你一定要反覆的讀,你可能每次閱讀就會覺得自己是那棵樹,或那個小男孩,也有可能兩者皆是。你如何解釋這個故事是你的自由,不一定要訴諸語言,故事就是為此而存在
Sylvere Lotringer曾說過: 「人不是治癒精神官能症;人是要改變不能沒有它的社會。」 紐曼認為我們可以用「憂鬰、成癮、文盲、貧窮」等
憂鬰絶不是一個不正常的狀態;或許是一個正常的狀態。 「憂鬰必須被視為心理病理學上的常見感冒」,這是目前社會大眾對憂鬰狀態的普遍認知。 社會治療家紐曼認為: 我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