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少和家庭同行〉第九十一章—個人的自我與面對未來的毅力
「生活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裡,有些工作低薪,連應付個人的生活開支都不夠;有部分產業比人的壽命還短,這些都讓當父母的憂心忡忡。我們總是希望孩子選擇的未來是比較有保障 […]
「生活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裡,有些工作低薪,連應付個人的生活開支都不夠;有部分產業比人的壽命還短,這些都讓當父母的憂心忡忡。我們總是希望孩子選擇的未來是比較有保障 […]
十七歲青少年的母親說,孩子拒學在家長達一年,這期間,看了身心科、服了藥、做了rTMS、安排了無數次諮商,甚至還帶去催眠,最終還是沒能讓他進校。最近在網路上交了一
昨天和一位高三青少女搭捷運,她喃喃說著: 「淑真,其實我很懂有些同學或學弟妹如果離開原來學校,開始自學,可能都要經歷一段跟自己內心打架的掙扎期哦!」 「妳繼續說
昨天,青少女明白了成長的路上,她會時不時經驗各種各樣的痛苦。她已經可以慢慢去看到痛苦源生處;轉化痛苦為一種挑戰;理解痛苦是階段性的;看懂往前走的路必然是帶著這些
青少女對著我訴說「為何追求我所愛的竟讓我如此痛苦」? 女孩慢慢傾吐她最近的生活、與家人朋友的互動,我才明白那些痛苦源自女孩好深的疑惑。她所愛的如果伴隨著失敗,是
一位媽媽問我: 如何好好地、真切地與孩子對話那些曾經讓他受傷的生命事件?每一次孩子控訴般地說那些我們為了強迫他去上課所做的事、說的話,都會讓我們僵在原地,無話可
「OO,我要來跟妳約家庭團體的線上分享時間。我們訂在10/6週五晚上八點,可以嗎?」 「好,可以。」 去年還無法踏進自學團上課的女孩,今年願意進來我們的家庭協作
女孩跟我說: 「那時真的認為自己生病了。坐在教室裡會看向那面女兒牆,想著自己有沒有勇氣跳下去?後來漸漸無法出門去上課了。 兩年多,慢慢體會我是用拒學來表達一種我
這些文字,是經驗談,是價值產出,更是我們在與青少年同行和協作之後,希望爸爸媽媽們也能一一收納在自己的教養錦囊中。沒有奠定這些透澈、明白的看見,只會「以為自己正在
前文提到我們這一代的青年與青少年普遍性地帶著「永恆少年」的原型特質。今天繼續引用Marie-Louise vonFranz的看法,針對帶著「永恆少年」議題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