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家庭

EP.22【聚焦家庭】與家長對話─陪伴孩子走進沒有校園的生活世界

整理/游賀凱

 

Jessie在工作25年後,中年之際從職場離開,正想開始對自己的生活有新的期待與安排,家中的小女兒卻在國一時不知何故的,難以進入學校上學。Jessie從原本擁有一個正要發展自我的生活計畫,轉而要求自己得要全力以赴的陪伴孩子。那時,Jessie的先生仍在工作,大女兒處於國中會考的準備階段,她希望自己的陪伴可以讓小女兒的心情平穩,不會因為處在這樣的困境中而感到壓迫。

她說道,當時面對著孩子去不了學校,有一種天崩地裂的感覺,不知道孩子心裡是怎麼了。

同時Jessie也明白,若是一昧地催促孩子上學,會是種勉強,她試著與學校老師討論任何可行的做法,包括多一些時間在家休息,或是陪孩子到學校的圖書館或是部分的課堂教室,並帶著孩子去就醫、進行心理諮商,只是她仍然未能得見全貌,沒有人真正知道孩子是遭遇了什麼困難而去不了學校。

只有隱隱約約的猜測,因為家中的大女兒在同一所國中裡的學業表現是出色的,不曉得是不是成為了學校師長無意間的比較,或是言語勉勵時對小女兒的壓力。Jessie未有得到小女兒明確的表示,也就無從確定是不是這個緣故,而且,以小女兒的敏銳善感,會不會也擔心任何說出的原因,會對其他人成為一種壓力,而她並不願意這麼做。

當Jessie與學校師長嘗試多種方法之後,也未能讓孩子回到原來的國中,她開始尋找體制外的學校,但這一路的聯繫、面試、討論教育理念,這些繁複過程的挑戰並不比回到原本的學校容易,幾度讓她覺得灰心,甚至感覺不到希望。

八年級時已經談好的自學團體,仍然未能讓孩子進到自學團體之中,Jessie這些努力的成果,仍是迎來必須再努力的開始。她看著孩子掙扎了幾個月,卻依然進不了自學團體,孩子臉上顯露的焦慮神情、生活中不再規律的作息、深夜的失眠、食慾的低落,不禁讓她反覆自問:「孩子真正的困難是什麼?」身為母親,她想要理解,更想靠近孩子的困難。

當她陸續嘗試過其他選擇,她似乎只剩幫孩子尋找個人自學這一條路,但從沒有寫過個人自學計畫的她,並不知道為孩子量身打造的自學計畫可以怎麼撰寫,她只能憑著自己對於孩子的期望以及理解進行申請,可是計畫通過之後仍有挑戰。Jessie說道,如果孩子有明顯的興趣或想要的方向,她就會二話不說的按著孩子的想法去安排,但是當孩子說不出自己的想要時,她也只能從孩子有過的成功經驗去做規劃。

儘管Jessie事前已經盡可能的去規劃合適孩子的學習主題,可是學習主題的合適與否,不是唯一需要考量的事情,學習過程中的老師與教練,是否能夠了解孩子進入課程的困難與接納孩子時有變化而無法上課的狀態,也會是關鍵性的影響。

後來Jessie找到了社區附近的教會,教會課程是更開放的,相比於結構清楚的制式課程,教會課程的友善更讓孩子接受,一家人在孩子八年級的寒假期間也跟著教會一起到了花東進行單車旅行。

在Jessie這些持續不輟的努力之下,漸漸摸索出帶著孩子一起學習的方法,她知道孩子的學習或許需要她的作陪,她就尋找著自己能學與想學的課程後,再主動邀請孩子參與她的學習。於是,孩子不再是學習劇本中的主角,而成為陪伴母親學習的配角,這是Jessie先一步承擔起學習的壓力,讓孩子暫且離開滿是壓力的劇本,儘管擔任的是非主要角色的學習,也仍有學習,更在相伴學習的無意之間締造了母女的連結。

Jessie起初想在工作離職後好好發展個人生活的喜好,沒有想到會遇見孩子不願進入學校的變化,她原本預期的計畫從此不同,但同時也迎來新的開展,她的計畫不再是個人的藍圖,而是並陳著對孩子學習的陪伴與辛苦過程中的書寫,她的個人實現也並非從此抹滅,而是有了新生層次,能夠漸漸看懂孩子的焦慮與自身的在意。

當Jessie願意陪伴孩子走進沒有校園的生活世界時,孩子那些對她的答應,以及未有放棄的努力,也就陪伴著Jessie跨越自我設定的界線,這些一步步的母女同行,也是彼此一步步對自己生命想望的履行。

 

立即收聽:

Podcast對焦教育現場EP.22【聚焦家庭】與家長對話─陪伴孩子走進沒有校園的生活世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