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青少年

EP.24【聚焦青少年】與青少年對話—離開「優秀」的標籤是為了接近「真實」的自己

整理/游賀凱

 

敏暄和序翰都是《當自學生遇見自學生》的共同作者之一,他們在書裡撰寫的篇章主題是「標籤」,原本的書寫已經是近一年前的思考,而他們在這一次錄音的當下,有一種更直率與完整的表達。

錄音當日的上午,序翰比我們約定的時間更早抵達,他聽我說著一些錄音的安排,我也和他進行一些提問的暖身,我問他有特別想到要說什麼嗎?或是有沒有需要拿筆寫下來?他說寫下來會讓他忘記要講什麼,所以先不用寫。我想起他說之前的訪談,會需要先拿問題回家寫下預備回答的內容,然後才比較知道怎麼說,這次他說不用先做筆記,我覺得有些不一樣的事情發生了。

敏暄在我們約定好的時間到達錄音室外面,手裡拿著一杯咖啡,我問她剛剛是先到附近的咖啡館嗎?她說她請爸爸先送她到咖啡館,她在那邊自學日文,等時間快到了才走過來,所以抵達的時間剛剛好。她看起來一派輕鬆的模樣,我和她分享了我和序翰剛剛討論的內容,她自信地說她已經想好可以說什麼了。

敏暄目前是高中二年級,在自學團有一年的時間,高一之前她在一所私立中學就讀,那時她與她的同學都需要在學校裡盡可能地完成學習任務,她喜歡自己能夠做到這一切,那麼「優秀」與「好學生」就可以是她被認可的標籤。只是她後來才知道,「優秀」這件事情是有被隱隱期待要全年無休的,如果沒有做到的時候,可能會招來一些質疑的眼光。

可是沒有多少人知道,或是連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了換得一個「優秀」的標籤,要付出多少努力,她說:「要在能顧成績的同時,還要把學習歷程檔案做好,又要在時限內繳交,並且期末考試時有10科要考。」

當我在想她是不是為了追求卓越時,她進一步說著:「我會很想要達到老師的期待,因為我很討厭被老師罵,我覺得那會很丟臉,如果作業沒有按時繳交,在課堂上會被叫起來說怎麼沒交。我看到別人被叫起來的時候,我會覺得有點心慌。」這樣的焦慮,慢慢的讓她失去生活的平衡,於是她在學校極度努力,而回到家後就只能躺平。直到後來,她無法再靠個人的力量進行調整,而選擇從學校離開,進入自學團。

序翰是高中三年級,在自學團也有一年的時間,他自小「身高」就高,因著身高比別人都高,從國小開始就會被期待要去參與各類的運動項目,像是跳高、跳遠、跑步、籃球、躲避球。但他其實並不喜歡參與這些運動,甚至是排斥。

當大家或師長在推派他參與的時刻,小學的他不懂得拒絕,就是硬著頭皮去參加,也不自覺的承接了他人的期待,直到他升上國中、高中,他才能在遇見新老師與新同學的時候說出:「雖然我很高,但是我不打籃球。」

我問他如果身高不是與你靠近的標籤,什麼才是與你接近或是喜歡的標籤呢?他想了想之後說:「幼稚、屁」。他覺得那正是他為自己塑造的,如果別人能這樣看待他,就代表他在別人面前塑造的自己是成功的,那是他想要的,而我相信他會有這樣的人設,一定有著重要的原因。甚至,他並不想獲得過高的評價,他寧願外界的評價能夠符合他的真實,就算是低估他也沒有關係,這樣一來他也就不會被賦予過高的期待。

敏暄與序翰在自學團中,可能有各種收穫,而其中之一是認識了自己的狀態,不再遷就他人所給予的標籤。

敏暄漸漸從「優秀」的標籤離開,在自學團的第一個學期原本還想著像從前一樣完成所有的學習任務,到了第二個學期,開始覺察到自己的狀態,而有一些學習的取捨,她離開「優秀」的同時,也在慢慢離開考試與競逐的價值觀,而她手上的那杯咖啡,或許就是她找回的從容。

序翰從外觀的「身高」標籤離開,是透過說出自己內在的聲音讓他人聽見,而這些真實的聲音,是這一年來日復一日與同學的練習,他不再是以前其他團體中的孤單,而是在自學團中有了同學可以對話,可以練習表達,可以感受到彼此喜愛的事物儘管不完全相同,卻有著一同往前邁進的方向。這些內在的成長,都化成他在錄音之前的言語,他知道自己是有話想說的,而那些準備被說出的話不用受到筆記的干擾,他對寫下筆記的拒絕,如同他對自己的認識與接受。

這一年之於敏暄與序翰,像是一段從剝離外在的標籤到長出內在的標籤的歷程,從過往外在標籤所意味著的好壞高下,移動到了內在標籤的真實與貼近,而他們,比較喜歡這樣的自己。

 

立即收聽:

Podcast對焦教育現場EP.24【聚焦青少年】與青少年對話—離開「優秀」的標籤是為了接近「真實」的自己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