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退縮常見問題

陷入社會退縮或心理障礙都是一時的,只要大家帶著理解對方的心,就能為彼此產生不同的生命動能。

「社會退縮」(Social Withdrawal),日本又稱為「繭居者」(Hikikomori),意指人在人際關係中避免接觸人、退縮人群,無法融入上學、工作等社群活動,也難以維持正常的人際社交生活,最後身居在家、足不出戶的生活狀態。但評定「社會退縮者」仍需排除有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焦慮、強迫症與思覺失調等身心疾病。

「伴你飛翔」是也思針對社會退縮者的服務計畫,項目包含:

  1. Podcast 節目「雁行共好——人生大怒神」於每周五上架新節目,聽聽曾經有過社會退縮的經歷分享,從中獲得同理支持,撫慰自身的創傷。
  2. 預計10月舉辦的「線上讀書會」由專家以不同書籍進行讀書會,分享對於社會退縮者或是陪伴者的生命歷程,建立支持團體。
  3. 「過渡性就業輔導計畫」針對需要就業培訓的社會退縮者,提供有工作輔導員以一對一陪伴的機制,隨時提供工作或情緒的支持。目的是建造一個安全、友善的工作環境,讓社會退縮者可以依照自己進度學習工作技能、工作態度及人際互動,建立信心後,期許能夠與社會參與接軌,走出退縮的枷鎖。
  4. 不定期舉辦「融」藝文展,希望社會退縮者能藉由藝術創作呈現自己的心路歷程,一方面讓大眾理解自己的處境,也獲得勇氣接近人群,彼此相互同理,創造社會共融共好。

上學對他來說可能是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這個時候的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家長除了跟學校密切合作外,可以試著為孩子找一些適合的社會資源,例如:個別或家庭心理諮商、身心科門診等等,陪伴孩子一起說出困難處境並尋求援助,為現階段的拒學狀態找出突破的關鍵點。

當孩子已經長期處在社會退縮狀態時,可能同時還伴隨身心狀態的起伏與震盪,這時候單靠家人的陪伴,效果可能有限,建議應立刻尋求專業的心理資源協助,可以先向各縣市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進行電話諮詢,來評估最佳的處理方式。

首先,為他找尋專業的心理諮商師協作,並建立其他支持系統,例如鼓勵他與親友建立互動關係,以眾人的力量陪他走出退縮的困境。

 

與其說陪伴,倒不如說是等待,等待他覺察、等待他甦醒,如果你是他重要的關係人,請適度保持對他的關懷,但不要過於深陷其中造成自身無謂的心理壓力,建議您必須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靈,才有正能量陪伴他度過漫長等待。

除了校內的學生輔導資源外,社區的心理衛生相關資源也是您重要的夥伴,同時請提醒他的家長,不要對於拒學的孩子過度焦慮,應給予更多的時間與空間,才有可能找出突破的關鍵。

與也思較常配合的心理諮商轉介資源如下:

 

【馨思身心精神科診所】個人/家庭諮商

吳浩媺心理師、陳琬渝心理師
東門診所: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208號7樓之1 02-3393-3030
古亭診所: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41號7樓之1 02-3393-3369

 

【廢墟花園諮商所】個人/家庭諮商

林岱樺心理師
桃園市桃園區大有路632號2F
0911-609-099

 

【耕云心理諮商所】

翁欣凱心理師
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95號10樓
02-2716-0237

所幸在台灣,立法院於106年12月29日三讀通過了教育部所提的實驗教育三法修正草案,所謂實驗教育和主流體制不同,期讓體制外實驗學校能發展出創新且成效良好的辦學模式,也就是政府或民間為促進教育革新,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從而探究與發現改進教育務實的作法。

目前對拒學生有較多耕耘的團體,建議如下:

 

【聖類思實驗教育】

- 官網
https://stluigictr.com/
- 聯繫管道
ginny@stluigictr.org

 

【撐出•空間】

- 官網
https://hopefulcityco.com/
- 官方LINE@
https://reurl.cc/02r3EK
- FB官方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hopefulcity.co

目前「伴你飛翔」計畫僅有台北市的大苑子大安也思店為職場服務場域,期許未來還能在不同地區,開設不同型態的商店,以符合個案需求。
陪伴這條路不容易,需要案主、諮商師或教師以及也思三方的承諾約定,若您有需求,歡迎以電話或電子信箱洽詢介入流程。

請先參閱前文第四點,原則上年滿15歲是可以參加也思的過渡性就業服務,除了需要家長簽立同意書之外,還需要請孩子的心理諮商師與也思做三方的承諾約定,除了確保孩子的安危之外,也更能掌握孩子的發展進度。若您有需求歡迎以電話或電子信箱洽詢。

年齡上是可以的。但詳細的申請方式與流程,歡迎來電洽詢。如符合資格可申請面談評估。

也思自2024年底首度舉辦社會退縮者研討會論壇,邀集專業學者與社區、教育工作者及家長,一起分享服務與實務經驗,藉由各項經驗的研究與整理,讓社會大眾認識與關注社會退縮者的議題,我們相信集結才有更大的力量,這是一項長期而漫長的倡議行動,邀請您一起參與與關注。

 

也思也在2023年與2025年分別舉辦「融」藝文展,透過藝術展出的方式,讓大眾能感受出每位創作者的生命韌性。陷入社會退縮或心理障礙都是一時的,只要大家帶著理解對方的心,就能為彼此產生不同的生命動能,甚至啟發出共融共好的社會責任。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