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陣淘學趣 S2EP18 傾聽內在的聲音,真誠就不後悔

也思PODCAST
逗陣淘學趣 S2EP18 傾聽內在的聲音,真誠就不後悔
|
主持人
來賓
|
|
|
本集時長
34:35
|
|
日期
2025.9.24
|
本集目錄
    Add a header to begin generating the table of contents
    Scroll to Top

    逗陣淘學趣 S2EP18 傾聽內在的聲音,真誠就不後悔

    撰文 /

    第二季《逗陣淘學趣》第十八集:傾聽內在的聲音,真誠就不後悔

    「行銷」無所不在,從路邊的招牌、朗朗上口的廣告台詞,到現在的社群平台、短影音...,每天都在我們的周遭持續著。 這集特別邀請也思的行銷專員亭妘,來聊聊她的行銷理念,以及不一樣的求學歷程。

    行銷是搭起溝通的橋樑

    畢業於大眾傳播科系的亭妘,第一份工作就在行銷公司,熟悉各種品牌專案的操作。她用「搭橋」來形容行銷的本質:「行銷就是一種溝通,要把需要傳遞的資訊,透過合適的方式,送到對的人手上。有些訊息要蓋跨海大橋,有些只需要一座小木橋,不同的情境要用不同的橋樑。」

    雖然她的資歷不算長,但亭妘的行銷策略總能令人耳目一新。她透露,自己最大的特點就是愛閱讀、愛觀察。「當我看到某個品牌的行銷活動,我會去分析他們怎麼鋪陳前期、中期和後期的曝光策略,甚至會思考用了哪些工具。」對她來說這不只是工作,而是一種自然的思考模式。

    自學八年:自由與清楚的方向感

    亭妘的成長經歷很特別,從小學二年級到國中三年級選擇在家自學,這段長達八年的自學時光,給了她極大的自由與彈性,也讓她很早就明白自己要什麼。她回憶,那時候對學校強調集體行動的管理方式很不適應,但當時自己也不擅長表達想法,幸好媽媽察覺她的壓力後,勇敢提出自學的方案,讓她有機會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學習。「我們不是每天關在家,而是會跟其他自學家庭一起上課、找老師開小班,甚至去科教館上自然科課程。」

    從自學到會考:為自己負責的學習態度

    自學並不代表放棄學業。亭妘在國中時期依然參加國中教育會考,並自行購買參考書,在家準備考試。她說:「我們不特別衝刺分數,也不會刻意練題,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該學的東西。」她的母親也給予她很大的信任與空間,不要求她一定要回到學校,而是把選擇權與責任交還給她。「我覺得我媽很不容易,她會把責任放回到小孩身上。」後來選擇就讀高職夜間部,原因是「想保留白天自由的時間」,白天能規劃讀自己想讀的書,晚上則去上課,照常應付考試。

    從單打獨鬥到團隊協作

    進入大學後,亭妘攻讀大眾傳播科系,面對的挑戰是幾乎所有作業都需要分組合作。「我以前習慣一個人完成,覺得比較快,但到了大學才發現,如果不學會合作,只會讓自己更累。」所以她開始練習表達自己的期望、尋找共同目標,這個過程也延續到出社會後,「我學會怎麼在群體中維持自己的形狀,同時確認團體的目標跟自己一致,這樣才不會覺得失衡。」

    對於自學出身是否更難適應團隊合作,這點她給出不同看法:「我們自學生通常都有自己的方向,如果彼此能理解對方的想法,就能找到共同目標並一起前進。」她覺得自己的學習歷程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段,我都不會是現在的我。」雖然還有許多可以加強與突破,但亭妘喜歡現在的樣子,也期待自己能繼續調整、探索,學習更多新事物。

    用真誠連結心,珍惜人際關係

    在節目的最後,問到希望聽眾能帶走什麼訊息,亭妘語氣柔和說:「我覺得人生幸福的關鍵就是人際關係,雖然我還在學習,但希望大家珍惜身邊那些願意真心和你互動的人,也試著敞開心胸,真誠面對每一段關係。」她也鼓勵聽眾,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對身邊的人保持真誠和開放的心,不要留下後悔或遺憾。「因為你不知道未來會不會後悔沒有說出想說的話、沒有去做想做的事。」

    從小學自學、到職場轉換角色,再到現在學會協調與溝通,她一步步摸索著如何在人際互動中保有自我,又能與他人共同成長。而就像她比喻的「搭橋」,不只是傳遞訊息,更是連結人與人、理念與社會的橋梁。亭妘的經驗提醒我們:不論在職場還是生活,能遇到願意敞開心胸的人,是一件值得感謝的事;而我們自己,也要勇敢地真誠面對世界,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
    ▍主持人:Ivy & Anita
    ▍來賓:劉亭妘
    ▍Podcast線上收聽:https://reurl.cc/6q4Qry

    關於主持人
    Ivy & Anita
    本集來賓
    劉亭妘

    支持也思

    台灣教育需要您的關注,公民素養的培育歷程將不再孤單。

    也思期待與您同行,讓世界更美麗!YES!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