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陣淘學趣 S2EP24 保持好奇,把握共學機會

也思PODCAST
逗陣淘學趣 S2EP24 保持好奇,把握共學機會
|
主持人
來賓
|
|
|
本集時長
36:29
|
|
日期
2025.11.5
|
本集目錄
    Add a header to begin generating the table of contents
    Scroll to Top

    逗陣淘學趣 S2EP24 保持好奇,把握共學機會

    撰文 /

    第二季《逗陣淘學趣》第二十四集:保持好奇,把握共學機會

    天還沒亮,校車就已經在街口等人;等到夜深人靜,教室的燈還沒熄。這就是許多私校孩子的一天,對不少家長來說,把孩子送進私立學校,好像就多了一層保障,課程紮實、管理嚴謹、升學有希望。但在這樣緊湊的作息裡,我們也會忍不住想問:孩子真的學得更多、更好嗎?還是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讓生活變得更累?本集節目邀請到曾在台北市私立小學任教的來賓——Kent,這次聊的不只是私立學校的日常,也聊聊真實教育現場的觀察。

    教師眼中的私校現場

    Kent說,私立小學雖然不至於上到晚上九點,但學生通常要待到傍晚六點,若家長晚來接,學校還會提供點心或簡餐。「如果到七點才離開,學校會供晚餐,吃了才要付費。」至於老師的工時?「事情做完才能下班。」Kent笑說,有時家長臨時要談學生狀況,老師就得留下來陪聊。「但學校有行政老師輪值,所以不會讓老師一個人撐全場。」

    談到教學內容,他指出,私校確實師資強,部分課程還有外師全英文授課。「我們是雙語學校,半天中文、半天英文。」他自己是班導兼任科目老師,負責國語、數學與生活課。除了教學,還要備課、批改講義、與家長聯繫。「行政雜務也多,但整體環境資源很充足。」

    被保護得太好的孩子

    被問到班級狀況時,Kent笑說:「我帶的是二年級,大概十幾到二十個孩子,小班制。」少子化對台北的私立學校影響不大,反而名額搶手。「我們是報名制,先報先贏,不用抽籤也不用面試。不過學費確實高,家長社經背景都不錯。」

    主持人Ivy提到,她看過一篇關於私校老師的書,描述學生生活被照顧得無微不至——甚至有孩子沒看過「整顆蘋果」,只認得削好、切好的模樣。Kent笑著點頭:「我沒有遇過那麼誇張的,但確實有些孩子對3C產品特別熟。」「他們對手機、平板超有概念!」他補充,「有時我還得跟他們學新功能。」不過學校有嚴格限制,除了資訊課或科學課,平時不准學生使用電子產品。「但在家裡,家長通常會開放。孩子接觸早,吸收也快,知識面很廣。」他認為,這與都市家庭的教育環境密切相關。

    中文系老師的思辨養成

    中文系出身的Kent,後來又走進哲學研究所,這樣的學習歷程,讓他在教育現場格外敏銳。「哲學訓練讓我學會思辨,也更懂得觀察人與制度的關係。」他說。中文系讓他習慣與文字對話,學會傾聽語言裡的細微情感;哲學則教會他如何追問與推理。對他而言,學習不只是吸收知識,而是「透過思辨,學會理解他人」。

    「求學過程中,我遇到許多不同背景的人——中文系的文學迷、哲學所的思考者、教育界的實踐者。那種共學的經驗,是我最珍惜的部分。」Kent語氣裡有著真誠的溫度。

    若能重來,會選心理與社會

    當被問到「如果可以重新選擇大學科系」,Kent回答:「我可能會念心理系或社會系。」他笑著補充:「當然,那時候的我還不認識自己啊。現在比較了解自己,才知道那兩個領域有多吸引我。」當年或許只是順著分數、跟著風氣選了中文系,但隨著歲月推進、人生歷練多了,才慢慢發現「認識人」與「理解人」的興趣,才是他真正熱愛的事。

    保持好奇,讓學習延伸

    當節目進入尾聲,主持人問他:「你希望聽眾聽完這集,能記住什麼?」Kent想了想說:「不管你年輕還是年長,都要一直保持好奇跟熱情。因為好奇心和熱情會讓人不斷成長,也能從不同的人身上看到新的觀點。」他強調,所謂「共學」不只是一起讀書或開課,而是在生活的互動裡學習——在對話中、在觀察中,彼此啟發。

    最後Ivy 感性地總結:「有時候我們以為學習是一個人的事,但其實最珍貴的,是在學習中遇見彼此。」Anita 也補充:「從中文到哲學,看起來是學科的轉換,其實是在人生中練習『保持好奇』——去理解不同領域的人、不同的想法,這就是共學的精神。」

    從中文系的文字世界,到哲學所的理性思辨,再到教育現場的人情觀察,Kent這一路走來,始終在「學習」與「共學」之間找到新的啟發。每一次轉換,都像是一場重新看世界的練習。也許,這正是學習最迷人的地方——它不只存在於課本或教室裡,而是藏在每一次的對話、每一段相遇之中。保持好奇,擁抱共學。那不只是理解世界的開始,更是重新理解自己的旅程。

    -----
    ▍主持人:Ivy & Anita
    ▍來賓:劉林謙(Kent)
    ▍Podcast線上收聽:https://reurl.cc/MMv5Y3

    關於主持人
    Ivy & Anita
    本集來賓
    Kent
    也思專員

    支持也思

    台灣教育需要您的關注,公民素養的培育歷程將不再孤單。也思期待與您同行,讓世界更美麗!YES!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