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行共好 S3E24 【人生大怒神】 獨處時的自我對話,人生就是這樣走著走著走下去

也思PODCAST
雁行共好 S3E24 【人生大怒神】 獨處時的自我對話,人生就是這樣走著走著走下去
|
主持人
來賓
|
|
|
本集時長
39:56
|
|
日期
2025.9.12
|
本集目錄
    Add a header to begin generating the table of contents
    Scroll to Top

    雁行共好 S3E24 【人生大怒神】 獨處時的自我對話,人生就是這樣走著走著走下去

    撰文 /

    「人生大怒神」第24集 - 獨處時的自我對話,人生就是這樣走著走著走下去

    這集《人生大怒神》邀請的來賓小柔,因單車旅行借宿,偶然結識宗仁與雅君。小柔是一名資深社工,長期投入兒少與婦女領域,服務經驗將近二十年的她,帶來自己的人生歷程分享,訴說她生命中最深刻的兩次「人生大怒神」。

    第一個人生大怒神:受歡迎到被孤立

    小柔表示,自己從小到大一直是朋友圈裡的開心果,總有人圍繞。但在高一時,因誤會與流言,她忽然從「群體中心」變成「一個人吃飯的身影」。面對同儕冷落,她當時選擇「逃離」,中午一個人快速吃完飯後,就躲進圖書館看書。最初只是為了避開尷尬,但隨著時間過去,閱讀成為她的寄託。不知不覺「泥礦」科幻小說,陪伴她走過那段孤立時光,也讓她慢慢喜歡上獨處。「圖書館就像我的樹洞,」她說。原本沉重的孤單感,逐漸被安定與自我陪伴取代。

    學會獨處,重新認識自己

    小柔回憶,這是她第一次真正面對獨處。過去因有姊妹和朋友相伴,幾乎沒體驗過孤單。起初,獨處與寂寞劃上等號,但漸漸地她開始意識到,這其實是與自己對話的契機。「在群體中,你總在意他人眼光;但當能獨處時,你才會把注意力拉回自己,聆聽內心聲音。」

    小柔也提到,現在很多人看似在獨處,其實仍沉迷於手機與社群,內心仍被外界牽動,那只是表層、空間上的獨處。真正的獨處,是停下來感受自己,進行內在對話,也就是深層的獨處。小柔形容,深層獨處是一種「關閉外界、傾聽內心」的練習。

    當時在圖書館,她不僅看書,也開始反思:為什麼這麼在意同學的眼光?為什麼不能自在地一個人吃飯?慢慢地她學會在不舒服裡停留片刻,給自己一個緩衝:「先忍十分鐘,如果還是不行,就再回到書裡。」這樣的自我對話,逐漸成為她日後在生活與工作中調適自己的方式。

    第二個人生大怒神:面對個案的死亡

    這段獨處經驗,也為她的社工工作奠定了基礎,培養出自我覺察與敏感度,能更細膩地捕捉他人的情緒與需求。然而,助人工作的路並非一路平順,工作第四年,她遇到了一位患有過動症、家庭困難的孩子,由於家長難以聯繫,加上經常不在家,小柔始終只能在學校與孩子接觸,無法真正進入家庭支持。

    直到某年寒假,她從新聞中得知孩子遭父親親手結束生命,這消息讓她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也徹底動搖了她的信念。「我當時甚至想放棄社工工作。」小柔坦言,因為心裡浮現無數的自責與自我檢討:如果自己當初再積極一些,是不是能避免悲劇?如果能更快與家庭建立聯繫,會不會有不同的結果?這樣的質疑與譴責,成為她第二次的「人生大怒神」,是一場讓她幾乎失去信念的經歷。

    在自責中掙扎,靠支持走下去

    事件後,她與團隊進入社區進行悲傷輔導。外在仍扮演專業角色,但獨處時卻被沉重壓垮。「社工真的很容易進入那種自我攻擊,會一直想著是不是自己不夠努力,才會導致事情發生。」她說,這對年輕的社工而言是一場巨大的考驗。

    而支撐她走下去的關鍵,首先是「團隊的力量」,她的團隊撐起了她,陪伴她繼續完成後續的輔導工作,也幫助她暫時擋住了過度的自我譴責。小柔說:「社工這個工作,真的不是單打獨鬥,幸好當時我有一個好的團隊。」其次是「伴侶與家人的支持」,他們不斷提醒她,這份工作的價值與意義,不應因一次無法避免的悲劇而否定。

    最後是「老師的提醒」,老師對她說,如果她真的熱愛這份工作,那麼未來一定還能幫助更多的人,而如果此刻選擇放棄,就會失去繼續影響生命的可能,更重要的是,社會上還有許多家庭與孩子需要關注。是這些支持讓她逐漸理解,這段經歷不是創傷,而是必須學習與面對的課題。

    化痛苦為養分,繼續走著

    小柔說這次衝擊像是一場職涯模擬考,雖然痛苦,但跨過之後,不管在面對未來挑戰,或是在助人工作上,都讓她具備更深的韌性。「後來再遇到的困難,相較之下都像小浪花,因為我已經跨過那道大浪。」她微笑著回顧。

    節目尾聲,小柔也分享自己的體悟:
    “經歷的意義由自己來賦予”
    「不管是高中被孤立的經驗,還是職涯中面對個案死亡的衝擊,最重要的是——你要怎麼看待它。如果你賦予它是養分,是必經的學習,那麼它就能成為讓你更積極面對人生的力量。」
    “走著走著,終究會走過去”
    她曾問自己,如果如今再遇到同樣的事件,還會不會想離開社工?答案是「不會」。因為隨著年齡與生命經歷的累積,她發現自己消化痛苦的能力更快,也能更雲淡風輕地看待挑戰。「走著走著,我們就會走過去了。」她用這句話鼓勵所有聽眾。

    小柔的兩段「人生大怒神」看似沉重,最終卻成為她生命的養分。她用自己的故事提醒我們,學會獨處,是練習與自己相處、對話的開始。在痛苦中找到支持與意義,能讓經驗不再只是創傷,而是成長的契機。就像她最後所說的:「只要願意走下去,走著走著,我們終將走過。」

    -----
    ▍主持人:宗仁&雅君
    ▍來賓:小柔
    ▍Podcast線上收聽:https://reurl.cc/x3kole

    關於主持人
    宗仁&雅君
    本集來賓
    小柔

    支持也思

    台灣教育需要您的關注,公民素養的培育歷程將不再孤單。

    也思期待與您同行,讓世界更美麗!YES!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