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台灣也思服務學習協會
新一季的《讀·隱書坊》,主持人慧嬅以一句「沒有催促,只有陪伴」拉開序幕,邀請聽眾透過閱讀與對話,重新…
雁行共好 S4EP2 【讀.隱書坊】 當老師是天命?還是誤入迷宮?
撰文 /
新一季的《讀·隱書坊》,主持人慧嬅以一句「沒有催促,只有陪伴」拉開序幕,邀請聽眾透過閱讀與對話,重新連結世界、認識自己。本集節目首先聚焦於《讓天賦自由》一書,慧嬅不僅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也邀請正在國小教育實習的鄭若葳老師一同展開深度對談。剛從大學心理諮商學系畢業的若葳老師,目前正朝成為教師的路探索,帶著迷茫、期待與不確定,她在節目中也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以及對「天命」與教育的省思。
從心理諮商到教育現場:一條「誤打誤撞」的路
談到為什麼會成為「老師」,若葳笑著說,這其實是「誤打誤撞」的結果。她原本夢想是成為諮商心理師,但心理師需要完成研究所學業並考取證照,讓她在大四時感到不安。擔心未來無法順利就業,她選擇了備案之路——修讀教育學程。「既然都修完了,只差半年實習就能拿到教師證,乾脆就把這條路走完。」她說道。雖然還沒完全決定未來是否走上教育之路,但她願意在這段過程中探索,看看自己能否在其中找到定位。
觸動與力量:孩子眼中的「救贖」
讓若葳真正感受到教育力量的,是一段輔導實習經驗。當時她與一名小學生進行輔導談話,結束時孩子對她說:「遇到妳就像遇到我的救贖。」這句話令她深受感動,也讓她意識到教育與陪伴的力量。若葳說:「如果能用自己的力量,對孩子的生命帶來影響或貢獻,這會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這份觸動,也成為她思考是否走上教育之路的重要契機。主持人慧嬅身為諮商心理師,也深有共鳴。她分享,許多教育工作者在現場面臨挫折時,往往會因為孩子身上的微小變化而重新獲得力量,而那份「看見改變」的時刻,往往成為助人者繼續走下去的動力。
制式課程與現場落差
不過教育之路並非只有感動,若葳坦言,師培課程與實際現場存在落差。課程多半著重於理論與教案設計,卻較少訓練臨場反應、班級經營,以及與孩子或家長的互動。「我們培養出很多會寫教案的人,但對於帶領孩子思辨或探究,卻訓練不足。」她說道。當前教育強調「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然而師培課程卻很少引導學生如何帶領孩子培養思辨力。「如果能多一點這類的課程,對我們真的會更有幫助。」
慧嬅也呼應,指出社會變化快速,家長往往無法依靠自己的經驗來引導孩子,因此更需要教育者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應變能力。
生涯迷惘與現實考量
談到未來,若葳坦言心中難免迷惘。她依舊懷抱心理師夢想,但因經濟因素,決定先投入職場,累積能力與資源後,再考慮是否回到校園深造。這樣的拉鋸,也反映出許多年輕世代在夢想與現實間的抉擇。慧嬅表示,心理師之路並不好走,除了漫長的學習與考試,還需要不斷自我整理與覺察,對任何人而言都是一場極具挑戰的長跑,但她也鼓勵若葳慢慢探索,不必急於找到答案。
對「天命」的思考
回到《讓天賦自由》書中,作者提出「天命」是天賦才能與內在熱情的結合,並歸納出四個步驟:
1.認識並發揮自己的能力;
2.找到真正熱愛的事物;
3.培養行動的態度;
4.尋找合適的舞台展現。
對若葳而言,這些描述既熟悉又遙遠。她坦言,自己常在能力與熱情之間感到拉扯,有些事雖然擅長,卻缺乏興趣;而真正喜歡的事,又覺得自己不夠專精。但當慧嬅詢問她認為「能力」或「熱情」何者更重要時,若葳毫不猶豫地回答:「我覺得是喜歡比較重要。」對她來說,如果缺乏熱情,即使具備能力,若要長久作為工作,也只會感到痛苦與壓力。
一本書帶來的觸動
若葳分享在閱讀《讓天賦自由》時,最受觸動的故事,是一名叫「吉莉安」的小女孩。她在課堂上常常坐不住、分心,被老師視為問題學生,甚至一度被建議轉去特殊學校。直到母親帶她去看心理醫生,在一次獨處並播放音樂的觀察中,吉莉安隨著旋律起舞,舞蹈天賦因此被發現。醫生告訴母親:「她沒有任何問題,只要讓她去跳舞就好。」多年之後,吉莉安持續鑽研舞蹈,最終成為《歌劇魅影》的編舞家。這段內容讓若葳深受震撼,若不是有人看見並接納她的特質,她的人生或許會被「過動」的標籤限制,世界上也可能少了一齣經典的誕生。
關於教育的兩難
談到當下教育現場的挑戰,若葳認為許多孩子的「坐不住」若放在現代,可能很快就會被診斷為 ADHD,甚至接受藥物治療,以符合學校「專注、安靜」的期待。這讓她反思:當我們壓抑了孩子的天性,是否也關閉了他們另一條可能的人生道路?慧嬅補充,這對教師而言確實是兩難,班級人數龐大,若有學生像吉莉安活躍,確實會讓教室秩序備受挑戰。
共讀的力量
除了書中故事,若葳也談到參加讀書會的收穫,《讓天賦自由》雖然本身已包含豐富的人生案例,但透過討論,她發現同一本書在不同人的生命經驗裡,會激盪出全然不同的火花,尤其在探索天命的過程中,許多人難免感到懷疑與孤單,而讀書會能提供陪伴、支援與鼓勵,讓人走得更遠。
最後,若葳鼓勵仍在迷惘中的人們:「就算現在還不知道天命是什麼,也沒有關係。這本書裡的故事或許能讓你找到力量與啟發。」慧嬅補充呼應,「即使已經有了明確的職業身份,不論是心理師、老師、工程師,甚至父母,我們仍然在持續探索如何展現獨特的風格與價值。天命不是一蹴可幾的終點,而是一條不斷摸索、創造與修正的路。」
《讓天賦自由》線上讀書會,將於 10 月底至 12 月 舉行,一共七次聚會,在彼此的分享與交流中,我們將一起尋找共鳴與啟發。
慧嬅相信:「一群人能走得更久」,而共讀正是凝聚力量的重要方式。
誠摯邀請對書籍與自我成長有興趣的朋友,一同參與這段充滿能量的旅程。
-----
▍Podcast線上收聽:https://reurl.cc/MzEOzX
▍立即報名《讓天賦自由》讀書會: https://yessla.pse.is/87d6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