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日趴睡與重視外貌的學生,想有自己的容身之處

S2E13【在協作中看見】整日趴睡與重視外貌的學生,想有自己的容身之處

整理/游賀凱

 

冠頤在這週的節目中邀請「光光老師」來接受訪談,從她擔任國中專輔老師的位置,來和我們分享她所遇到的拒學經驗學生。

從光光老師在教育現場的看見,她發現從多年前她剛進入教育工作的位置所遇見的中輟生是會翹課、翹家,到外面去找朋友玩的,那時的老師是要到網咖裡才找得到學生。

可是現在學生的狀態不一樣了,在國中裡有可能是學生經過模擬考後,信心受到打擊,沒有辦法再來學校。現在的時代也不像從前,家裡有方便的網路可以使用,所以學生可以整天留在家裡,不用翹家、不用到外面找朋友玩,生活環境看似比從前都更便利了。

長輩們看著年輕學生使用著比以前更便利的資源,有人可能會說:「現在的孩子比較不能吃苦。」但光光老師說不是這樣的,因為每一代吃的苦不一樣,現在孩子吃的苦,可能從前的人也不見得吃得了。

從前的辛苦也許是沒有便利的資源,沒有時時刻刻可以使用的網路,讓許多活動與學習都需要在生活中身體力行,甚至路途奔波。可是當代活躍的網路互動,卻讓每個人受到鋪天蓋地的訊息包覆,可能是社群媒體的即時動態與訊息待回,也可能是隨處可得的3C誘惑,讓人難以拒絕這些便利。不同的年代,讓人面對著不一樣的難題。

氣候學中有「鉅觀氣候」與「微氣候」的概念,「鉅觀氣候」是指在較大地理範圍內的氣候特徵,通常涵蓋整個國家、洲或全球;「微氣候」則是指在小範圍內(如街道、公園或建築物周圍)的獨特氣候狀況。

如果我們將鉅觀氣候視為學生所身處的大範圍生活環境,鉅觀氣候的變化與影響,很難在短時間內經由人為的干預,而讓一切即刻發生巨大的改變,像是國中學生面對的國中會考壓力,因為關係到全國國中的教育政策,短期內難以有什麼變動。但在鉅觀氣候之中,微氣候的營造是可行的,即便短期內也可行。

一如光光老師所分享的,當她可以理解現在的學生正面對著不同的辛苦時,她就有別於其他老師,有視角能看見某位整日趴睡的學生所身處的環境,學生所在的班級有一種稍嫌熱鬧的氛圍,可是同時又很有人情味,更重要的是這個班級能接納那位整日趴睡的學生,不特別去打擾與投以異樣眼光。

這像是一種透過人為的努力,在艱難的鉅觀氣候之中,打造出微氣候中仍讓人適宜居住的概念,如同班級導師帶領同學創造出一個可以接納的同儕關係。

儘管這位學生面對著大環境的困難,只能無力的趴睡在班級桌上,但那塊小於公尺見方的桌面,那份時有吵鬧的班級氣氛,卻成為他的容身之處。

微氣候般的容身之處,不僅僅只有這位整日趴睡的學生需要,還有光光老師提到的Amy同學,家裡的清寒狀態,讓她與家人共六個人住在只有八坪大小的屋子裡,而家裡堆滿了許多東西。

Amy同學經常打扮得漂漂亮亮到學校來,而她還願意來學校,是至少有人可以看見她過於努力的妝容,是讓她覺得自己與其他高社經地位的同學,在外表上並無二致,也只有在妝容的美麗上,她才尋得自己的容身之處。

大環境的變化往往使得資源匱乏的家庭遭遇無以為繼的衝擊,家庭有可能撐持不住這些壓力而失去原有的穩定功能,學生在困難的家庭環境中,也不容易安定下來。此時,學校成為學生在家庭之外的去處,若學校也無法提供一個相對安心的容身之處,學生往往只能再往其他地方尋找,而最令老師與家長憂愁的,是學生歷經挫敗與傷害之後,只能躲回封閉的心裡,那裡,是僅剩的容身之處,可是到了那個時刻,有許多協助都變得不再容易。

每一個生命都想要自己好好的,沒有一個人想要自己不好,可是,有時候就不是一個步伐的事情,而是一段旅程的故事,而旅程之中,我們都需要有一個可供歇息的容身之處。

 

 

 

立即收聽:

S2E13【在協作中看見】整日趴睡與重視外貌的學生,想有自己的容身之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