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捐款人的一封信

今天下班前輾轉收到學長及好友來的消息:
有人在社群貼文質疑也思的募款內容與資金流向,特別指出善款不願意支付薪水給能言善道的業務,應該”用”在孩子身上才是。

反覆閱讀這位捐款人陳述的文字,非常能體會在不情願或不清楚的情況下做不安的決定,一定很懊惱,甚至氣憤。也很感謝他願意上網找尋相關資料,求證事實,只是有一些事實是報表上無法更清楚看見。請容許也思在此澄清:

  1. 所謂「社會退縮者」是泛指在與社會疏離,或是社交敏感障礙的人,在我們的服務經驗中最常見的是拒/懼學生,且這類學生有愈來愈多的趨勢,甚至有許多不同樣態呈現,他們需要陪伴者給予適當引導,是相當需要耐心與技巧,除次之外,建造友善的學習環境也很重要,包含校園、社區與社會,倘若我們沒有適當的承接住這些學生,在成年後,他們很容易再落入到另一個深淵,需要花費更多的社會成本與代價。
  2. 也思能做的其實也有限,因為陪伴人才的培育很困難,當政府資源不夠充分,一切都得靠民間團體自籌,尤其目前台灣關於社會退縮文獻不多,還在摸索工作方法階段,對一個沒有雄大金主當靠山的也思而言,僅能靠小額募款支撐,堅持助人信念是不容易的。
  3. 為了讓懼學學生有機會社會參與,也思特別加盟大苑子,提供過渡性就業輔導,不但要兼顧手搖店的經營盈虧,還得讓「社會退縮者」能安心在此學習職場工作態度與技能,這也是需要花費經費培植就業輔導人力。
  4. 在112年度募款計畫中,其中支出明細捐款活動占8%、募款活動占7%、房租租金占5%、受爭議的人事費占17%、而被忽略的活動費占了63%,也思為社會退縮者辦了哪些活動? 
    • 雁行共好座談會共8場,讓社會退縮者或其關係人能獲得情緒或精神上的支持,而願意再往前進。
    • 出版〈教育會傷人〉書籍,希望可以引發大眾關注主流價值觀如何影響著每一個人的行動與決策,進而同理社會退縮者無法動彈的可能原因,當然也是要辦新書發表會活動來增加曝光機會。
    • 為了提供多元的教學方法,發揮適性學習的最大化,也思進入偏遠學校,以服務學習教學法,讓學業低成就學生有機會站上舞台展現自己的優勢,亦邀請偏遠學校學生到台北來參與嘉年華活動,整個活動包含行銷,交通膳宿等,是活動費的大宗。當然也是為了提供學子們跨越舒適圈,擴展所見所聞的體驗教育。
    • 為了讓「社會退縮者」能在友善環境進行社會參與,112年邀集五個非營利組織共同舉辦「融」藝文展,讓拒學生、愛滋友人、精障友人藉由藝術創作,說說自己的生命故事,讓別人理解自己的困頓樣態,同時也讓「社會退縮者」學習和社會建立正面良善的溝通模式。而這些都是地方上服務「社會退縮者」的非營利組織,也思亦將募得善款與他們分享,讓他們得以聘請專業藝術工作者到各自機構為「社會退縮者」進行藝術指導,提升自我覺察的機會。
      以上這些活動都是也思每一年的重要活動,且一直到114年都持續舉辦,還增加了「社會退縮者」相關論壇,在此不再贅述,請參閱也思官網。
  5. 在人事費僅占總支出的17%,每位工作者每月薪資是36600元,加上年節獎金共發14個月,這和一般社會工作者薪資相近,但也僅能糊口。沒有社會工作者,如何將信念轉為服務計畫書送到服務對象面前?如何才算是把錢”用”在被服務者身上?想想,若我們把善款放在「社會退縮者」的房門前,他就會出門上學、出門與上班工作嗎…也思非常樂見能夠這麼簡單容易,可惜事實並不是這樣。他們需要的陪伴精氣神絕對超乎您的想像。
  6. 如果質疑為何募得6072194元,尚不足307786元?的確,乍看之下也思活動費比例頗高,交通費多是在台北至偏遠地區往返,如一年須往返台東20-22次,就是為了把教育資源帶入偏鄉,平衡城鄉間的差距。或許是我們經驗不足,在節流措施上做得不夠,例如減少下鄉次數,或是減少舉辦活動的規模之類,也思會全盤檢討。
  7. 的確,在支出明細表格上有誤植112/01/13至111/12/31,應更正為112/01/13至112/12/31,顯然是工作者的疏忽,立即修正。換個說法,是因為工作量太大,以致沒有時間或力氣做再次檢查,這提醒也思必須要工作減量才是。

最後,捐款是一項個人的自由意願行為、不能被強迫的行為,同時不用任何理由都能隨時退捐。非營利組織是屬於第三方政府,換句話說是彌補政府、企業不足的社會責任,也是走在更支端的社會服務,因此給予非營利組織肯定和支持,是讓社會多一份多元的承接力量。

謝謝這位素不相識的朋友,對於也思的指教,也思虛心接受也願意修正,終究為了建造共好的社會環境再努力。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