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怒神」第15集 – 退縮者的渴望與掙扎,你的支持是他們的希望
本週的人生大怒神,特別邀請嘉賓張冰玉,與我們一同深入探討社會退縮議題。以一位在社工領域深耕20年的專業助人者角度,帶來她的故事,不僅揭示了社會退縮的現象,更引導我們思考共情的重要性與挑戰。
她的職業生涯中接觸過各式族群,包括精神疾病患者、家暴受害者、街友與身心障礙者等。近年來,她的工作重心轉向了加害人治療,這讓她對社會邊緣群體的處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被忽視的邊緣群體
冰玉觀察到,許多她服務的對象,因制度限制而被邊緣化,像是因為政府補助方案中財產審查的高門檻,讓有需要的人無法獲得應有的幫助。她也提到,精神疾病患者、家暴受害者與街友,常因資源匱乏而孤立於社會之外。
從助人到被助的角色轉變
冰玉分享自身經驗,母親因車禍成為肢體障礙者,後又確診失智症,這使得她從一名助人者轉變為服務使用者,並深刻體會到體制中的問題。例如,長照巴士與復康巴士的資源不足,使得服務難以滿足需求,而繁瑣的預約程序則進一步削弱了資源的有效性。
「退縮的觸角」
她以觸角來比喻社會連結,「當一個人嘗試伸出觸角,但屢次遭遇失敗時,這些觸角便會逐漸縮回。」一些弱勢家庭因資源不足而陷入困境,甚至導致了無法挽回的悲劇。這說明資源分配的合理性與精神支持的重要性。冰玉有感觸的說道,重新建立社會連結,是一種可能且必要的行動。也因此她開始主動聯絡朋友,並帶著家人一同參加社會活動,只為創造更多的互動機會。
最後她特別提到,各縣市政府設有身心障礙需求評估中心,這些中心會對身障者進行重新鑑定後的電訪或家訪,以了解家庭需求。然而有時候,家庭成員可能因為不想麻煩他人,選擇隱藏自己的真正需求,導致評估錯誤和資源未能及時介入,這突顯出「精神與情感支持」的重要性,尤其在經濟狀況尚可,但心靈壓力卻日益增加的情況下。針對身障者及其家庭的服務,不應僅限於經濟或身體需求的滿足,若能幫助身障者走出家庭、參與社會,將會大大改善家庭氛圍,減少家屬的孤立感與憂慮感。
喚醒共情與行動的力量
冰玉也呼籲大家,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對身邊的人施以援手。「當我們以一份善意釋放觸角時,可能正好接住那些因挫折而逐漸縮回的連結。」這不僅可以延緩退縮的進程,也能為他人創造一個更積極的經驗。
社會退縮並非單向的結果,而是持續的動態過程,在這過程中,社會與個人彼此影響、彼此支持,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促進正向改變的一部分,透過主動關懷和真誠互動,我們可以幫助彼此建立更包容的社會環境,也希望能夠啟發更多人展開行動,為社會注入更多溫暖與共情的力量。
—–
▍主持人:宗仁&雅君
▍來賓:張冰玉
▍Podcast線上收聽:https://reurl.cc/mYdW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