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減塑的探索」系列:《小小圖林2》

(文:專業帶領人/陳宗仁)

班級:台東縣瑞源國小四年甲班

這堂課我們將與孩子進行名為「小小圖林2」的行動。

圖林是塑膠袋的發明者,而他當初的設計理念是為了解決紙袋不可重複使用的特性,希望能藉此推動環保,沒想到最後塑膠袋反而成了人類地球污染的一大主因,因此「小小圖林」的設計主題也正是塑膠袋的重複使用

上學期四甲學生已進行了「小小圖林1」行動:讓每位同學都選定一個普通的塑膠袋進行重複利用,統計一周下來塑膠袋被使用到的次數,並讓學生對這一周的使用過程進行反思。

而這學期的「小小圖林2」則從個人進階到小組行動。

我們將班上同學分成四組,每組發一個塑膠袋,讓各組成員一起重複使用該塑膠袋,行動規則是:第一位同學攜帶一天後,隔天就交給同組的下一位同學「繼續使用」,也就是每位同學都必須攜帶該塑膠袋在身上一整天,並且在下一周上課時,要將選定的該塑膠袋成功帶回課堂,我們會一同來檢視各組的行動成效如何,並一起討論各組在過程中遇到了什麼樣的未知或發生了什麼意料之外的狀況。

「小小圖林2」的行動設計用意是要讓組員能發揮互相提醒,透過團隊集體力量來共同完成一周的減塑行動。

我們都知道減塑很重要,是當前重要的環境議題之一,但是在生活中要能持續實踐不中斷,的確是很挑戰人性的一件差事,身為帶領人的自己,都常常會因為一時的鬆懈或疏忽就中斷了如此看似簡單的減塑習慣,那麼學生們的成果又會是如何呢?

隔週的課程驗收,我們發現全班一共四組中,居然就有兩組忘了將圖林塑膠袋帶回課堂,他們分別把塑膠袋忘在家裡跟放在原班教室抽屜裡,也壓根忘了今天上課應該帶過來。

對此,我們先讓孩子們分享這個行動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大家一起討論後發現,有些孩子很盡責,而有些孩子比較不以為意,塑膠袋傳到他手上之後很容易就遺忘了,加上團隊的互助提醒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並沒有特別養成習慣要留意協助其他同學,而導致最後一天才想到「垃圾袋在哪裡?下一位同學有記得帶嗎?」,這個情況可以反映出「互助」這件事,是需要學習的,也需要不斷的經驗累積,更需要孩子們的細心與用心。

接著,我們又提出問題:「為什麼會沒有帶來塑膠袋?有發生什麼事嗎?」

    「忘記了」是最多人提出的原因,而在討論的過程中,有一位同學勇敢地說出他的想法:「我覺得很麻煩!」很感謝這位同學說出他的真實感覺

於是,我們繼續跟孩子對話,想探討其中原因,終於發現原來瑞源孩子的真實生活經驗是——他們沒有大量購物的需要,幾乎都只是一、兩樣零食或餅乾的購物行為,他們常常用雙手就把買的商品帶著走了,攜帶塑膠袋不是他們的生活習慣,但,「忘記帶」並不代表不願意減塑。

聆聽孩子的學習反思是帶領人重要的能力,藉著孩子的回饋讓我們可以繼續思考如何再發展下一次的行動,這不就是服務-學習所強調重要的來回反覆思考力嗎?

同時經過照樣的反思對話,也能提醒帶領人在課程設計時,必須在更為細緻些,才能達到真正的教學目標。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