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開始期待上課時

#服務學習專業帶領人 _采恩

也思認為教育的目的是要教導學生學習如何學習,以達終身學習。

當然以考試複習為重點的課業輔導無可厚非,但是,我們希望不要把課業成績視為唯一的標準或條件。畢竟人生除了學業成績之外,應該還有更值得追求努力的方向,換句話說,考試成績不過是訓練「自律」的手段之一,更何況還有更多方法可以訓練自律,且未來一輩子的生活裡除了自律,更需要「學習動機」做為持續發展的點燃器,我們相信:學習動機的啟發來自「尊重的對話」。

根據過往也思入機構課輔班的經驗,雖然福利機構非常認同公民素養的養成教育,也非常樂於引進啟發思辨能力的活動,但是受考試、課業壓力,以及家長與課輔老師對於課外活動(泛指不在考試範圍的課程活動)的認同接受程度不同,常常出現機構的引進初衷與課輔老師的管理壓力、學生家長的期待,學生的認同,彼此間產生矛盾,眼前的衝突正是也思推廣服務-學習的處境。 要對課外活動產生共同信念,的確彼此還需要建立更多的對話平台。

也思與中宣社會福利發展協會課輔班協同合作的公民行動方案課程,是以服務-學習教學法為設計主軸,每周一次,共計十堂課、十五小時,今天來到第四週。

回顧第一次進入班級時,印象很深刻。 下午四點開始上課,只有三三兩兩,直到課程後半段,同學才陸陸續續到齊,因為不知道為甚麼要參加這個課程?所以學生顯得漫不經心,一到教室的反應是:

  • ”吼,不能先寫作業嗎?”
  • ”老師,我作業很多耶!”
  • “老師,要上到幾點?”

等待一切就緒後,我先運用團體互動遊戲暖身,讓孩子不再害羞,願意接納團體,進而融入活動主題設計,並運用故事繪本拋出與生活貼切的相關社會議題。在服務學習的課程中最具魅力的地方就是透過不斷的提問,突破學生習以為常的固著,對理所當然的框架產生質疑,進而重新理解社會議題或現象與自己產生的連結關係。

經過每周一堂課,一次又一次的與學生用心對話,充分提供尊重的安全對話氛圍,學生們漸漸地打開羞澀心房,漸漸地願意融入團隊,也漸漸地從不想不敢說到願意說、從天馬行空無章法的說到具體明確的表述自我想法,從被動的姍姍來遲到準時出席,從這些微改變,明顯感受學生已經認同服務-學習教學法的課程,欣慰的看見學習動機已經被點燃!

記得小辰(化名)在第一次上課時就對機構課輔班導師抱怨:
”蛤,今天作業很多ㄟ,不能先寫作業嗎? ” 、“週五老師都出很多功課,這樣會寫不完” 。 對小辰而言,學校老師指定的作業必須全部在課輔班期間,短短的數小時內全部完成,才能對家長有交代,所以額外的非考試範圍課程對小辰來說都是壓力。不得不反思這樣的課輔模式:究竟是學習?還是生產線加工場?

但幾次服務 -學習課程以後,發現她不但全心投入遊戲,對於議題討論相當認真看待,也越來越勇於發表自己的想法。最近的一次上課,竟然提早到場並主動協助場地佈置,感受到她對課程的期待與重視,相對的也激發我的教學熱情,見證教與學互惠成長。

身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時時反思:學生的學習目的到底是甚麼?我們應該提供甚麼樣的學習環境給他們?以及在學生的探索學習路上,我們應該扮演甚麼角色?

多年來我們期待的教育改革,其目的正是希望能培育出終身學習的公民,而在這樣的素養養成過程路上,身為教育工作者包含家長們都應該跳脫既定框架,除了課業複習之外,應該還有更多不一樣的學習型態。

任何教育的成果絕非立竿見影,特別是素養的養成過程必定緩慢,只要掌握對的方向,何不放慢腳步,欣賞每一個獨特生命所展現的美麗特質?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