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是痊癒的開端

〈與青少和家庭同行〉第二十章—混亂是痊癒的開端

有位青少年跟我說:「我不知道為什麼人要長大?長大就要做選擇。爸媽要我想清楚高中畢業是要去工作,還是要繼續升學。去工作有種被迫成長的感受;升大學又讓我覺得只是我不想去工作而不得不做的選擇。現在的我,覺得在家這樣過日子也很好。」

家長在與我談話時說:「老師,我看到他是想改變的,只是力不從心。他的行動力不足啊!」

家庭系統的混亂階段

在薩提爾的家族治療模式中提出了改變階段有六:

一. 現狀:在一個人或系統的存在狀態裡,出現了改變的需要。

二. 外來因素的介入:這個系統或個人,向系統外的人(朋友、治療師或其他人)表達改變的需求。

三. 混亂:這個系統或個人,開始由現狀進入一個不平衡的狀態。

四. 整合:新的學習被整合,而一個新的狀態正在展開。

五. 練習:透過練習新的學習,來增強新的狀態。

六. 新的現狀:此一新的現狀,帶來更有功能的存在狀態。

在這個家庭中,出現了改變的需求,改變的障礙也伴隨而生。這時,檢視改變的障礙就是重要的工作。青少年反覆訴說著的是:在被要求改變的這個過程中,他「被迫成長」的感受被壓抑了。這些被否定、壓掉的感受,讓他產生自己是無法改變的沮喪感,於是,他進入「混亂」階段。

專注在每個當下的感受

在混亂中,整個家庭成員都會因為對未知的恐懼而看不見新的可能性。薩提爾建議:

在人們最混亂的時候,焦慮不安的程度最高。於是,要更實際地回到當下,藉著混亂去工作,才能協助個體重新安排、重新建構他們的觀點和期待。讓混亂的個體去認知到他們的壓力和壓力下潛隱著動力,例如恐懼、焦慮。接納壓力、恐懼和焦慮等是改變過程的一部分,以平常心視之;並以這些壓力為動能去推動改變。最重要的是,這些歷程都要讓個體專注在當下的感受中。

在改變的歷程中,問題從來都不是:我想要成長和改變嗎?

對個體來說,他肯定是極欲成長、極想改變的;但對未來、未知的恐懼、焦慮阻礙了原來運作於他的行動模式中的自然流動。我們必須回到最初,接納他的感受,去看到他困住的點;當我們與他的感受真正連結,就能展開對個體的工作。

【關注我們】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