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青少年長成青年

〈與青少和家庭同行〉第四十八章—當青少年長成青年

早上打開手機,點開LINE,一位青少女昨晚傳來訊息,文字內容充滿焦慮。她說了最近家人關係的糾結,擔心這些糾結會影響媽媽的身心狀況。另一位青少年在深夜一點半到四點半之間陸續傳來訊息。他揣測自己被斷網、以為自己又要躁症發作;以前被斷網時他會不斷冒汗、不斷想再次連線、心跳愈來愈快;這次被斷網他就使用自己的行動上網,想出門去走走。他查了公車時刻表,不斷想著去宜蘭好,還是新竹?

我回了女孩訊息,未讀,想必有入睡;再回了男孩,分秒不差地「已讀」。我打了電話給男孩,他果然整晚未眠。我的語氣大概充滿擔憂,男孩說:

「為什麼我感覺妳很擔心?」男孩壓低了說話音量說。

「因為你整晚沒睡,訊息一下子說過去,一下子說現在,深夜想出門,我會擔心你焦慮又混亂。」

「哦!不會,我現在很好,現在很清楚。那些是昨晚想的,現在心情很平靜,頭腦很清醒,只是聲音很不好,我早上想唱歌,發現我唱不出來。」

在學校時,清晨四點半起床後是我可以好好閱讀一點書,靜靜規劃一天日常的時間。

成立自學團之後,同一個時段,我卻常在點開LINE之後,焦慮、擔憂、心急、不安…然後不斷地揣度著深夜一點半、兩點、三點半,甚至是我起床前二十分鐘才傳來的訊息,那些青少年在自己的家中、房裡,經驗了什麼?他/她和家人發生了什麼事?此時此刻,她/他睡了嗎?他們怎麼熬過那些我沒有看訊息的時間?

我知道,這些牽絆,正是青少年願意向我求助/求救的原因。於是,我開始在自學團引動、培養更多願意如此做的青年們。

這些青年都是自學團的工作者。有人陪著青少年聊天,從深夜到凌晨;有人假日在健身騎車,看到青少年的焦慮訊息,車停路邊,請同行的夥伴先出發;接下來就是她站在馬路旁邊,長達一小時的談話。有人蹲在身體不便的青少年面前,長談一小時,直到談話結束,青年才發現自己的腳早已麻痺。有人與青少年相約見面,他搭了公車,轉了捷運,並且在相約的地點等了一小時,傳了青少年久久未讀的訊息;結果是,青年擔憂著未赴約、未讀訊息的青少年,打了電話給我,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做些什麼嗎?

於是,我常常是心疼我的青少年們,不捨我的青年們。因此,我的家庭團體工作的想像於焉而生——只有家長也進來教育這個場域一起為青少年的工作同行,我們才能真正地、好好地,為青少年完整的「長成一個人」做一點事。

當工作者們與家長信念一致地同行,青少年終於可以成為那些我總是會有點不捨,卻珍惜、肯定,並且想好好栽培著成為助人工作者的青年們。

當青少年們長成青年們,他們可以回頭省視這一切;他們有能力轉化生活中的挫折為滋養,生命中的苦難為甘泉;他們終於會明白,長成一個人的這條路上,互相陪著、伴著彼此,很重要。他們也會願意如他人待己一般的,對待未來人生路上遇到的每一個人。

我希望,這些他感念於心中的人,最最重要的是家人、是父、是母。

【關注我們】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