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少和家庭同行〉第五十七章—重新定義你的問題與困難

去年經歷了幾乎一整年身心混亂的青少年,這個年假過得靜謐、自適。他逐日寫下身心狀態的變化、年節活動、生活瑣事、與家人互動的紀錄,也傳給我。那些與家人一起共度的年節日常,被他寫成文字,我讀著也覺得放鬆。

在除夕前,青少年許下「我嘗試與家人熱絡」的願,初一我隨即收到他的行動紀錄:

「我吃很多阿嫲煮的鳳梨蝦球,阿嬤沒有負面,好像某部分是怕我生氣。我很自然,不至於回到以前、不至於僵化,我想我做得很好。我陪全家打麻將,故意放槍給阿公;陪媽媽、阿姨、表兄姐玩大富翁,在買地收租與付過路費的過程中,和媽媽相視而笑。我想我有做到我說的,又有鬆動了一點。」

他傳來的文字裡有一段話,我反覆閱讀著,欣喜於青少年經歷這一切後長出的洞見:

「我原來以為一個無法實現群體期望的人可能被稱為失敗,但後來我發現真正的失敗是自己覺得的失敗才是失敗。我想賦予自己一個內在體系的方式,是要把所有投注外在的一切都轉而先關注自己。我要開始思考行為背後的原因,一層一層推,在這一層層當中找到我的人生志業,並可以付諸一生的專注。我現在是如此清醒,我想這時候我的精神體就可以訓練肉身成為它可以落地的模樣,當中可以發現我是由精神在控制肉身的,是可以由賦予意義高於只有生存這件事情的。」

我曾經跟青少年說:

「我們不可能期待一個絶對清明、無憂、無擾的身心狀態,也不可能有一個內在、外在都毫無問題和困難的極快樂時光。身為人,我們總是能把問題和煩憂轉化為創造性的可能行動,這些問題、煩憂可以成為挑戰,其中你和我的潛力由此浮現,我們的能力由此養成。所以,要賦予問題『侷限性』還是『可能性』,就看你如何重新定義你的問題和困難。」

青少年這個年假在實踐的可能性行動正如同賽斯所言:

「一旦創造性的利用並瞭解你們的問題時,你們對工作的豐足精力以及創造性的驅力會被釋放,而且將來還會繼續釋放。不要貫注在那些問題上,也不要讓它們令你們對已有的喜悅與自由視而不見。」

昨日青少年傳來一個網路上流傳的、被評為極準確的心理測驗結果,社交正面人格總分為549;負面總分為124。他的文字滿溢著喜悅:

「我記得一年前我做同樣的三個測試,當時負面很高、正面很低。」

「這個正面數值太激勵人心了!」我回應著。

「真的。這個分數可以進『校排』!」他幽默以對。

我再次借用賽斯的話,與所有青少年、也與大家共勉。

「人間的生活應是獨特、有創造性、活生生的經驗……可能性是無限的。如果誇大了侷限性,就劃地為牢了。如果享受那現在為我們所有的自由,我們就自動地增加了那自由。」

【關注我們】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