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就學困難正是親師合作的契機

S2E7【在協作中看見】學生的就學困難正是親師合作的契機

整理/游賀凱

 

阿布老師在這一集和我們分享學校的親師合作經驗,而親師合作的契機往往藏在難以預料的機會中,需要學校教師的留意與把握,才能建立與家長合作的方式來開展對青春期孩子的工作。

國中階段是孩子進入自我認同的發展時期,這時的孩子透過人際關係的進退而探索與確立自己的主見,並不像小學時聽話順從;而這個時期的家長年紀約莫是40餘歲,正好是個人事業繼續向上發展,或遇到工作上的挑戰、轉換的階段。對家長而言,除了要面對升遷與否、專業在職進修、職場人際互動的壓力,加上與青春期孩子相處的壓力,生活是很不容易的。

另一方面,親子關係的張力,也可能牽動伴侶間的相處模式,孩子的拒學現象可能會促使伴侶將過往未消化的情緒與彼此的委屈帶入親子教養關係中。因此,表面上的親子教養難題,背後可能隱含著核心家庭內部伴侶互動的困難。

此刻面對著事業、親子、伴侶關係等多重壓力的家長,只要再多一個事件、多一種困難就感到壓力過載,或許就會出現「戰鬥或逃跑」的自動化反應。

當阿布老師的學校發現孩子就學不穩定而聯繫家長時,已處於壓力過載狀態的家長可能將之解讀為學校在指責他們沒有能力、不負責任。而面對自己孩子拒學的無力與焦慮使得他們無法收到學校真正要傳遞的訊息,反而以忙碌甚或轉移焦點開新戰局的方式來回應。

老師若能理解到這些迴避或攻擊背後可能存在的焦慮,就比較能冷靜下來思考如何接住家長的情緒,進而取得合作的可能。

建立親師合作的過程中,老師的眼光及對人性的信念非常重要。有經驗、有專業判斷能力的老師能讀出家長及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並相信家長只是暫時陷於自己生活中的難題,他也需要有夥伴一起支持自己的孩子;相信孩子只是一時的困難需要有大人協助。

阿布老師受訪中所提到對家長鍥而不捨的教師,便是在這些信念的支持下,儘管遭遇了家長的拒絕,仍然嘗試與家長建立合作關係,直到能有效處理學生的就學困難事件。

因為有這些相信,才讓鍥而不捨的行動有機會發生,才讓孩子有機會對老師說出當年的不到學校是因為失戀、是因為同儕的互動困難、是因為在家裡受到了無法言說的對待,而他們因著教師的付出都有了不一樣的可能。

許多願意行動的教師,也許就是讓自己的相信先於對行動結果的預判,因著這些相信,在孩子的就學困難中願意與家長建立合作關係,讓可能從此離開學校的孩子,有了回到學校的機會。

 

 

 

 

立即收聽:

S2E7【在協作中看見】學生的就學困難正是親師合作的契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