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學習體驗營活動設計反思
讓孩子在遊戲與挑戰中學會責任與勇氣
暑假,對我來說一直是最忙的季節,今年也不例外。
揉麵團的暑假日常
每年的夏令營,就像揉麵團:一點水、一點麵粉,慢慢調整比例、反覆揉搓,最後才有彈性十足的麵糰。設計營隊活動的過程,也是如此:反覆嘗試、修正,才能讓團隊活動順利發酵、充滿活力。
我們先從團隊合作開始,慢慢加入競爭元素,再建立彼此共識,最後引導學員接觸永續發展議題,進一步發展出公民行動的想法。這個過程,像學習的酵母,在團隊互動中慢慢發揮效力。
以團體遊戲啟動學習與承擔
用遊戲拉近彼此:中洲的暖心體驗
七月初,在台南中洲國小,我們舉辦了「大手牽小手,遠離癌症齊步走」夏令營,透過各種設計精巧的團隊遊戲,從小組合作、團體競爭到集體創作,一步步讓學員從生疏到熟悉,從個體走向團體。
過程中,團隊氛圍逐漸成形,情感與信任自然累積。這樣的變化也反映在學員的公民行動設計上,讓想法更具體,行動力更強。
這樣的回饋,讓我們相信:遊戲不只是破冰,更是啟動學習與承擔的關鍵。
戶外探索結合服務學習教學設計
冒險中成長:「溫水煮青蛙」的突破
另一場別開生面的營隊,我們在桃園永安漁港舉辦了「溫水煮青蛙:延緩氣候變遷」公民行動方案。這次將戶外探索融入服務學習,透過高低空繩索等挑戰,帶領學員跳脫舒適圈,勇敢面對未知。
這份成就感與自信,是任何課本或講座無法取代的生命經驗。
營隊時間雖短,但學員收穫豐富——不論是找到自己的優勢,或學會如何支持隊友,都是值得珍藏的學習歷程。連工作夥伴們也紛紛說:「這個營隊,一定要繼續辦下去!」
多元教學設計強調經驗與互惠
活動形式不同,學習一樣精彩
這兩場營隊形式截然不同,一個以遊戲設計為主,一個以戶外挑戰為核心。但它們的共同點在於——都強調透過實作與引導,幫助學員整合自己的內在價值,進而提升觀察力、覺察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我們特別關注團隊的形成,因為團隊是達成共同目標的基礎,學員唯有在安全、可信任的氛圍中,才願意學習與成長。而不同形式的活動,也展現出不同的團隊凝聚策略與學習路徑:
戶外挑戰
聚焦個人心理與身體的極限突破,學員可依照自身能力與意願選擇挑戰深度,進而達到自我覺察與成就。
團體遊戲
著重團隊動力的發展與合作精神,活動設計往往以整體成效為導向,可能因競爭壓力而忽略個人特質,因此更需要透過反思引導,平衡個體與團體的學習經驗。
從公民行動的成果來看,越能夠自我覺察與自我認同的學員,越有勇氣迎向不確定的任務。而反思活動,正是轉化經驗的關鍵橋梁。
服務學習體驗營的反思與成長
學習不只屬於孩子,大人也在成長
這些年來,我也一次次在這樣的帶領過程中被提醒:學習,不只是學生的事,大人也在跟著成長。面對每一場營隊,每一位學員,我們也在學習怎麼引導、怎麼聆聽、怎麼成為更好的陪伴者。
學習+反思 = 帶得走的能力
生活中充滿學習的機會,但最關鍵的是:有沒有機會「反思」?
唯有反思,才能讓經驗內化為能力,轉化為人生中真正「帶得走」的東西。
學員或許不會記得每個活動的細節,但他們會記得:自己曾努力過、相信過、突破過,也曾被團隊接住與接納。這樣的記憶,就是我們希望送給他們最珍貴的禮物:一份面對未來挑戰的信心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