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戲劇教學魔法力後的反思

文/ 也思服務學習協會秘書長 Anita

專題講師: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助理教授蔡依仁老師

11月的也思服務學習增能工作坊特別邀請了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助理教授蔡依仁老師來為帶領人分享「戲劇教學法力」,雖然時間限縮在三小時,但依仁老師精簡扼要的讓參與學員體驗戲劇元素的互動方式,也傳授了許多戲劇遊戲的帶領技巧,顛覆了一般戲劇教育的刻板印象。

提到戲劇教育,很容易讓人以為是要教導演戲的技巧,其實不然,戲劇教育的基本定義是:

一種即席、非表演、且以過程為主的戲劇形式。由一位領導者帶另一群團體運用假裝的遊戲本能,共同想像、體驗、且反省人類的生活經驗。(Davis & Behm.1978)

戲劇教育的目的是在促進人格發展與學習,而非訓練舞台的演員,重點在於啟發參與者的語言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

根據個人的觀察和理解,戲劇教學與服務學習教學同樣可以歸依於杜威的做中學和經驗學習理論,係屬於體驗教育的一環。

從依仁老師的介紹可以得知,戲劇教育使用的元素是戲劇遊戲、肢體活動、語調、聲量和表情,而反思層面著重在個人探索、人際關係甚至是議題討論,而戲劇教育最引人入勝的是帶領人若具備表演藝術技巧,便能引導學生進入故事情境的同理討論,當然,依仁老師也強調:即便帶領人沒有表演技巧一樣可以透過同理帶領獲得同理討論的效益,因為只要情境對了,角色扮演就自然合理了!我認為這可以從小時候玩扮家家酒天分獲得驗證:因為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戲劇魂!

經過這次的增能工作坊,我深刻體會戲劇教育能夠透過劇情活動引發參與者的口語和情緒表達,同時啟發想像與創新能力,正好能夠加強服務學習準備階段與反思階段的活動設計,換言之,經過設計後的戲劇活動,讓服務學習課程主軸更能聚焦反映在社會議題上,讓參與者親自體驗換位思辨,進而發想出踏實且互惠的公民行動方案。

非常感謝依仁老師遠自台南而來分享戲劇教育,同時更確立了也思服務學習教學的輪廓與展望,期待跨領域的共享與共融,讓戲劇教學和服務學習教學能編織出翻轉教育的共好願景!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