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少和家庭同行〉第九十七章—情緒是理解的渠道

一位父親對於妻子、兒女的各種情緒性語言總視之為毒蛇猛獸。我問他:

那麼你希望妻子、兒女面對著生活中的、關係中的感受變和異變,如何反應?

「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把話說清楚,用行動解決問題,不要用情緒處理事情。我太太若不是用情緒化的語言勒索我,就是用冷戰來處理事情,我希望她也能練習用行動來改變現狀,不要情緒化!」

這位父親視情緒為必須管理的,或是必須被革除之物。因為他無法視情緒為訊息或線索,情緒於他而言就成為威脅或警訊,喚起他內在的恐懼與焦慮,並且深深的捆縛住他。這時妻子或兒女卻總能透過心電感應,接收到這樣的訊息,且按照這些訊息作出各種情緒化的反應。

一個人對情緒的回應方式,定義出情緒可以如何作用於自身,也作用於他與他者、與世界的關係。

這個世界是如此變化多端,我們需要情緒作為一種渠道,讓我們去感知自己與外界,去回應自己的困惑與他者的行動。我們亦需要情緒作為一面鏡子,得以從中窺見自己如何被環境或事件影響。能探察情緒之來處,一個人的自由意志與能動就可以因著情緒流動而慢慢彰顯。

我希望這位父親能知曉這些,讓情緒之流真正成為理解自己與他者的通道;如此,家內互動與家人關係必能慢慢看見改變。

【關注我們】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