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少和家庭同行〉第八十章—「家」是承擔社會差異結構的涵容體

#抽離枷才是家
#家庭協作團體

多年的工作經驗,讓我們知道,引導孩子走出家門是協助退縮者的第一要務。孩子,只要願意踩出家門,我們總有方法可以牽起他往前行動;只要願意往前,即使只有一小步,都可以在這一步,再踏出下一步的猶疑中,穩定其不安的心緒,注入多一點的行動量能。

最讓我們揪心的是困在家中,足不出戶的孩子們。

於是,也思「一對一家庭協作」的行動於焉展開。

「一對一家庭協作」,我們以一整個工作團隊與個別家庭攜手前行。

在與個別家庭議定同行計畫前,我們希望個別家庭能先參與家庭團體。在家庭團體內,夥伴們以彼此的家庭經驗互相參看,看入個別家庭的苦痛,也是我們涵容差異的思維擴展。

涵容能擴展意識和彈性。家內成員在意識中有更大的彈性空間去放置彼此,讓每個人在家內空間有個真正能休憩、安放處;空間擴大了,每個人都可以好好呼吸,不致於彼此壓迫。

家庭是社會的最小單位,家人關係應該是承擔社會差異結構的涵容體。在我與家庭同行的經驗中,不存在美好家庭的範本;家庭一直是一個動力場,每個個體都在其中努力撐一個可以轉身移動的空間。唯有讓家內的每個個體都知覺到自己承受著的辛苦、壓抑、衝突,於其他人亦如是,家內的每個人才能真正透過一種解放的感受,產生新的視野。

新的視野能帶來一個家庭新的關係發展,那是「家」抽離「枷」的新路徑。

【關注我們】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