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我是為了認識世界

〈與青少和家庭同行〉第四十五章—認識自我是為了認識世界

一位總是不斷在詢問自己是否夠好?是否有能力?是否被討厭或被喜歡的青少年,上週傳來全篇都是狀態描述和感受性的文字。我因為與他極熟,就說:
「唉!你又開始意識流書寫了?」
「不是,我很實際。我在描繪那種感受,不是延伸,根據真實的事情,和我的反應。」
「意識流是把主觀感受到的真實,客觀自發地再現在文字中。你的感受很真實,所以你覺得是實際根據真實的事情,還有反應與感受在書寫,對嗎?」
「對。我有對我的感受進行很理性的分析,我沒有自溺式的活在自己的感受裡。」

Richard Sennett在《再會吧!公共人》一書中提到自戀人格:
「自戀的人格異常是治療師目前所看到各種精神痛苦的共同來源。這種人格異常之所以會浮現,是因為新的社會不斷助長心靈的成分,抹拭掉心靈層面以外的有意義的社會接觸,亦即跨出自我的界線之外,走向公共層面。我們一定要小心地說明這種精神痛苦,不要曲解了,讓這種痛苦取得社會形式的大環境。這種人格異常不一定會導致精神病,受其影響的人也並不總是生活在嚴重的危機狀態中。自戀並沒有創造出可能摧毀自己的條件,但一方面精神陷溺益加嚴重,一方面社會參與日漸減少,這種狀況很容易被誤以為是一種心理學的問題。」

所幸,我的青少年不想再繼續自我陷溺,他決定脫離休學在家的日常,從九月初開學,他是高一孩子出席率最高的,也日日都會書寫一篇生活紀錄給我。他說出門是為了「尋找自我與意義」。我說:
「不斷尋找自我會成為無以承受的重擔,也終將導致自己認為人生無意義。自我不是一個已經完成的模型等著讓你去尋找,我們要透過不斷向外連結去認識自我。不斷去向外連結之後,你會發現,認識自我也只是過程,最重要的是去認識這個世界。」

【關注我們】

發佈留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