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少和家庭同行〉第五章—人生的路徑充滿可能性

  人的一生之發展,其軌道實乃充滿變化。

  無論是就心理功能或外顯行為而言,

  人生軌道從來不存在一個凌駕歷史之上的通則。

                 ——肯尼斯.格根

已經將近半年沒有聯絡的男孩,
傳來訊息:
「我開始打工、選了空大的課程。因為已經滿十八歲,希望修滿四十學分後可以成為全修生。」

我回想起一年前,男孩到自學團詢問個人自學的申請流程和準備工作。說明會結束後,他下午留下來跟家長夥伴們一起討論賽斯書的點滴情景。那時的他看來身心傷痕累累,時而感覺脆弱,時而散發極強的防衛力。

男孩為何想申請個人自學?要從他繭居的那段歲月開始說起。
那一年,鎮日在房間是慣性,足不出戶是日常。
因為家中狀況也特殊,所以偶爾自個兒外出覓食是必須的。

他總是走到離家最近的那家7-11,
掏光口袋中的現金、備齊幾日的儲糧。
不用言語、不用與人對視;然後再轉身返家,繼續繭居歲月。

他為何想重新走入人群?一張悠遊卡是他想改變的契機。

一樣的結帳枱,一張圖案特別的悠遊卡吸引了他的目光。
他想開口問句:「買了悠遊卡裡面就有錢嗎?」可是兩片唇互相黏著,彷彿有膠在唇上。最後雖然扯開了他的唇,顫抖的聲音卻讓簡短的問句聽起來含糊不清。

男孩瞬時覺察到:再這樣過日子,自己會毀了。

暑假過後,他進入離家最近的一所高中就讀。只一個月,他發現自己無法適應,就上網找自學資源。然後,他來到自學團與我談話。

男孩最終還是離開校園,因為他試過回歸,還是無法適應。
男孩的自學計畫沒有通過,因為課程、教學資源與師資,他難以齊備。

半年來,我時而傳則訊息給男孩,他總是簡短兩三個字回應。我知道他又回到除了填飽肚子,盡量不出門的狀態。

突然收到這則告知我近況的訊息,我讀到文字裡要傳達給我的喜悅、動能與未來展望。

男孩跟我抱怨過他的家庭狀況、經濟拮据,還有他敏感多慮的特質。與同齡人相較,他經驗著心理上較多的困苦;事實上,這些困苦在為他的生命增加厚度。只要他願意看著前方泥地,依舊往前踩進去。即使在泥地跌倒了,能打幾個滾,再爬起前行,他的人生會走出不一樣的路徑。

滿十八歲的男孩,成熟多了。

日本精神科醫師齋藤環經常把「繭居治療」與成熟度做連結。他認為:
成熟是在社會中具有穩定踏實的位置,不會在與他人互動中過度受傷的人。他治療繭居者的重點工作也是「邁向成熟」。

齋藤環說:
變成熟是一種獲得心理創傷的免疫機制,如同得到傳染病,再逐漸好轉的過程。人在逐漸變成熟的過程,都必須經歷受傷,再痊癒。能促使此一過程發生的,正是必須「與其他人事物相遇」,再無其他可能。

人如果只是不斷經歷傷害,只會更害怕受傷;如果能在進入與他人共處的生活中,藉由支持的協作關係,自然療癒,創傷復原了,成熟的人格自然形成。

暫時困住沒關係,人生軌道充滿變化,每一次轉彎與改變都是可能性。
遭逢挫敗別氣餒,休息一陣子再出發,每一次出發與行動都有新契機。

【關注我們】

發佈留言

返回頂端